2020-07-29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北京某商场。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苗露/摄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 杨虹 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对于当前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不少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17部门发布《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支持更多优质中小企业登陆资本市场、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对接资本市场等具体措施。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从国内来看,现在最需解决的困难在于帮扶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从税收、费用、各类成本、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渡过难关。“稳住了企业才有可能稳住就业,才有可能稳住经济,才有可能稳住经济大盘,保证经济平稳运行。”毛盛勇说。
能否保住中小企业是保市场主体关键
“保市场主体”是中央提出“六保”任务中的重要一保。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日前举办的国新办发布会上指出,中小企业是保护生产力的主力军,是稳就业的主要渠道,是保产业链稳定的重要环节,也是保市场主体的关键。“能不能保住中小企业,切实关系到我们能不能保证整个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中小微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各部门纷纷出台措施帮扶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渡过难关。17部门联合出台的《意见》也是重要举措之一。“在疫情冲击下,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辛国斌说,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工信部进一步加大了清欠和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力度,推动出台《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上半年已清偿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无分歧账款827亿元,清偿进度达到了49.5%,基本上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各地对500万以下的无分歧欠款已经全部清零。
随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帮扶政策落地生效,中小企业克服影响,加快恢复发展。数据显示,中小企业运营呈现回暖态势,上半年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生产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0.3个百分点,前5个月利润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1.7个百分点。
坚持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制度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一些基础性制度性问题亟待解决。辛国斌表示,《意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旨在加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体系建设。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发展。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该如何解决?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王国刚认为,融资难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融资渠道窄,二是融资数量少,三是融资价格高,四是融资条件严,五是融资风险大。
《意见》在“坚持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制度”方面提出了要优化货币信贷传导机制、健全多层次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强化小微企业金融差异化监管激励机制、完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制度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等五方面内容。其中,优化货币信贷传导机制。综合运用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商业银行增加小微企业信贷投放。进一步疏通利率传导渠道,确保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有效传导至贷款利率。建立差异化小微企业利率定价机制,促进信贷利率和费用公开透明,保持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定价合理水平。“中小微企业嗷嗷待哺,严重缺乏资金,而大型企业拥有许多定期存款,银行再放款,企业还会再增加定期存款。所以,现在关键问题恐怕不在于银行放多少贷款出去,而是要调整客户的存款期限结构。”王国刚认为,一些企业资金充裕,定期存款在不断增加,一些企业资金匮乏。在这一背景下,仅仅研讨利率高低是不够的,更多需要讨论如何利用其他金融工具给金融市场化开路。
此次《意见》提出,要完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制度。大力培育创业投资市场,完善创业投资激励和退出机制,引导天使投资人群体、私募股权、创业投资等扩大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更多地投长、投早、投小、投创新。稳步推进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支持更多优质中小企业登陆资本市场。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对接资本市场。稳步推进新三板改革,健全挂牌公司转板上市机制。完善中小企业上市培育机制,鼓励地方加大对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企业的支持。加大优质中小企业债券融资,通过市场化机制开发更多适合中小企业的债券品种,完善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增信机制,扩大债券融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