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6 人民网
进入4月,全国劳动力市场持续回暖,80%返乡农民工已返岗复工。疫情冲击下,今年就业形势如何?下一步,稳就业政策还需如何发力?
稳就业任务艰巨繁重
“从行业看,以消费类为主的生活服务业受影响较大;从就业群体看,受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国家发改委就业司副司长常铁威说。
今年1—2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8万人,同比下降。1月、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3%和6.2%,环比分别上升0.1和0.9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张毅分析,农民工就业稳定性较低,灵活就业人员比重高,外部冲击下,所受影响十分明显。同时,疫情期间企业招聘活动减少,市场就业机会不足,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部分求职者就业暂时比较困难。
中央到地方及时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就业市场正产生积极变化,各地企业开工率和复岗率稳步提升。
“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市场需求逐步回升,经济增长逐渐恢复,劳动力需求也将陆续恢复,就业形势将进一步改善。”张毅说。3月28日,全国规上工业企业98.6%和89.9%的平均开工率和复岗率,比2月23日分别提升15.5个和38个百分点,比3月1日提高3.6个和22个百分点。钢铁、电子行业复岗率均超过90%,纺织、机械、轻工等在70%至90%之间。截至3月18日,全国已有1亿农民工外出务工,占春节前返乡农民工的80%。
智联招聘周报显示,3月16日—3月20日,企业招聘职位数环比上涨1.14%,求职行为环比增加12.02%。特别是在求职端增速的不断推动下,就业竞争指数提升至17.4,超过去年同期的15.6,劳动力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境外疫情正在加剧蔓延,我国面临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大幅增加,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面临新的挑战。总体看来,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稳就业任务艰巨繁重。
“我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加上就业优先政策的持续发力,就业市场有条件保持稳定。”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强调。
抓好重点群体就业
稳定就业形势,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尤为关键。
在农民工就业方面,企业用工短缺和部分劳动者无法返岗的矛盾依然存在。当前,人社部门从供需两端入手,建立了重点企业用工日调度和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两项保障机制,打通返岗“堵点”,接上复工“断点”,畅通劳动要素流动,提升供需对接效果。
在用工需求端,为帮助解决医疗防护用品、群众生活必需品生产企业等重点企业的用工问题,截至3月17日,重点企业目录已从2月15日的1330家扩大到9138家,共帮助企业解决招用工人数37万人。在劳动供给端,截至3月31日,通过专车专列包机等方式,累计“点对点”运送农民工538万人。
“各地还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有含金量的政策,支持企业员工返岗复工。”人社部副部长李忠说,比如北京、重庆、云南等地对为重点企业提供招用工服务的人力资源机构给予补助;山东、贵州、广西等地对重点企业员工返岗产生的交通费给予补助。
对于暂时难以外出且有就业意愿的农民工,有关部门将通过挖掘当地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用工潜力、组织投入农业生产、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渠道,促进就近就地就业。
针对高校毕业生,“今明两年,事业单位空缺岗位将主要用于专项招聘高校毕业生”“国有企业将连续两年扩大毕业生招聘规模”“中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将予以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一系列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政策接连出台,千方百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
同时,“线上招聘”“就业指导云课堂”等线上就业服务紧急上线,畅通高校毕业生就职渠道。教育部联合地方、高校以及社会知名招聘网站共同开展“2020届高校毕业生全国网络联合招聘——24365校园招聘服务”,目前平台共提供833万条岗位信息,累计新增注册人数132万人,投递简历超过1100万人次。
培育更多就业增长点
要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稳就业政策还需如何发力?
“解决就业问题,根本上还要靠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力稳住就业基本盘。”常铁威说,尤其要抓好各项援企政策的落地见效,把已出台的减税降费、社保费减免缓缴、金融支持等帮扶政策尽快落实到企业。
人社部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共减免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1239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因免征社保费直接受益942亿元,大型企业因减收社保费直接受益209亿元。截至3月24日,全国已向146万户企业返还失业保险222亿元,惠及职工4951万人。
“我们还将从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力促进‘双创’,推进‘互联网+’行动等方面多措并举,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和潜力,拓展就业新空间、开辟就业新岗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杲说。
3月初,26岁的龚飞在贵州铜仁老家滞留50多天后,在家门口成为支付宝的人工智能训练师。“一样的工资,在家里给人工智能打工,生活成本低,比到大城市打工划算多了。”龚飞说,他每天负责给语音加标注、训练人工智能,培训结束后每月工资能有5000多元。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各方面资金,加强包括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集成创新和融合运用,加快培育一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数字经济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培育更多的经济和就业新增长点。”高杲说。
面对新职业、新岗位,让劳动者迅速获得与之匹配的职业技能是避免结构性就业矛盾出现的重要手段。国家出台“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对参加线上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明的学员,给予培训补贴;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等四类人员,在培训期间给予生活补贴。
3月下旬至6月底,人社部将面向企业返岗待岗职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两后生”、贫困劳动力等城乡各类劳动者,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