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内蒙古援荆医疗队于医生的“话疗术”

2020-02-27 中国发展网

于海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1月29日驰援京山仁和医院。

“医病先医心”。于海霞在治疗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时坚持“话疗”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已有多名患者病情好转到普通病区。

2月20日,郑女士又回到了普通病房。此前,她从普通病房转到重症病房治疗了8天,作为一名危重症患者算是从鬼门关转了一圈。

5e57a432ed0d6

5e57a438f245b

52岁的郑女士是湖南人,在深圳工作,自小身体不好。1月18日,郑女士一家人从深圳开车回京山夫家过年,丈夫二哥儿子儿媳由武汉返乡。两天聚餐,一大家18口人其中4人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1月26日郑女士开始低热伴咳嗽,到所属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不见好转并逐渐加重,2月6日转入京山仁和医院普通病区给予抗病毒等治疗,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12日转入重症病区。

病情加重,郑女士从紧张变成了害怕、绝望,拒绝配合治疗,这样下去,郑女士的治疗只会有一种结果……

于海霞和同事们一方面调整治疗方案,一方面陪她聊天,实施“话疗”释压。慢慢的郑女士愿意配合治疗了。在话疗中,于海霞建议她逐渐加大食量增强体质,她从接受,到后来主动要求加餐,笑容也经常挂在脸上。郑女士心态的变化使得医院的治疗方案成效显现的很快,病情迅速好转,8天后,就从重症病区转到普通病区。

郑女士自己总结战胜疾病经验说:“一是心态要积极乐观,充分相信医生;二是好好吃饭,增强体质。综合起来一句话,就是‘把事情简单化’! ”

在“话疗”中,不仅能让患者树立信心,正确对待疾病,同时也能让医生收获快乐,进一步融洽医患关系。

于海霞医治的一个好转的危重症患者,2月24日在聊天中,病人说:“我父母是教师,我们家是书香门第,我们姐弟四人我学历最低了。”于海霞问她:“能说说你的学历吗?”她不好意思的说:“北大研究生毕业。”然后于海霞就沉默了:人家是1967年生人,是老北大研究生。这时,她发现和患者“话疗”,不光是给患者“疗伤”,有时候还把自己给 “聊伤”了。

病房里还有一位经于海霞治疗好转的老爷子,今年86岁,心态特别好。家里四世同堂,子女孝顺,说到子孙们,老人很开心。在“话疗”中,于海霞笑着对他说:“您老是家里的活宝贝啊!”老爷子却笑着说:“是活包袱!”

在“话疗”中,病房内常常笑声阵阵,这笑声如同病房外明媚的阳光,不仅驱散了“新冠病毒”笼罩在病人们心中的阴霾,更坚定了战胜 “疫魔”的决心……

来源:荆门日报(廖亮  高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