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9 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周钢 王卓然 记者李建民报道 2020年的春天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袭来,让武汉这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城市封了城。但是所有的困难并没有吓倒这座拥有千万市民的英雄城市。
为了有效战胜这场突如其来疫情,按照武汉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春节期间,市发改委组织党员干部第一时间下沉社区,来到江岸区花桥街科苑、九万方、黄浦、聚才、花桥四村等社区,坚守在小区、路口等8个站点,以铁将军卫士、铁杆暖心人和铁心战疫情“三铁”精神与疫情抗战,为打赢武汉保卫战贡献发改力量。
“铁将军”卫士,让阵地固若金汤
三眼桥北路南路口,是市发改委疫情防疫工作量最大的值守点,因为平时这里的人流密集、交通繁忙。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这个路口实行了交通管制;这里不仅居住的市民多,而且这里还有多家快递公司;虽然进行了交通管制,但是为了有效做好市民生活物资的保障,快递公司照常运营。每天需要做到近1000台车辆出入审核和2000余进出人次的体温检测。
市发改委在工作繁杂、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为了守好这个路口,特地安排了4名军转干部值守。
2月初,刚完成援疆3年任务,返回武汉还在家里休假的刘双武听说下沉社区急需党员干部,他二话没说就积极报名在这里上了岗。一个多月来,他没有节假日,每天穿着一身行头的防护服从早上8点多钟,要忙到晚上快九点才回到家中。他和另外3名战友一道,为出入人员测量体温,检查每一辆进出车辆,登记资料台账、劝说无关人员不要随便出门,每天还要帮助快递公司搬运爱心捐赠物资。
40多天来,经过这个值守点的人员和车辆没有一人漏查、没有一辆漏检,他们的工作也多次获得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刘双武告诉记者,我们4人都是军营里走出来的汉子,当兵一日,永远就是军人,军人的职责告诉我们:人在阵地在!“我们就是要当‘铁将军’卫士,让我们的阵地固若金汤。”刘双武说。
“铁杆”暖心人,做好全能服务生
2月3日,市粮油食品中心检验站工作人员下沉九万方社区值守点。一个多月来,他们把值守点当战场,没有节假日,风里来雨里去、披星戴月,一切为了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严防死守,紧盯值守小区新冠肺炎无确诊、无疑似、无发热“三无”战场。
队员闵光等介绍,他们平时除了正常严格执行体温报告制度,劝返非必须进出人员,对必须进出人员做好测温登记,审核放行;还积极帮助社区居民分发配送生活必需品、药品,团购蔬菜、水果肉食,为困惑中的居民做心理疏导。
今年86岁的黄婆婆是位空巢老人,老伴多年前离她而去,孩子们都不在身边,平日里孩子们隔三差五的都回来看看老人,家里的生活用品都是孝顺的孩子们买来的。但是封城后,孩子们不能经常来看望她,只能委托闵光他们代劳。闵光就成了老人的“临时孩子”,他每天一大早就来到老人的家门前,询问老人今天生活需求,然后把需求编成信息发布到团购群。中午他利用吃饭半个小时的空档把团购来的菜送到老人的门前。“谢谢你们,这些菜又便宜、又新鲜,还好吃。”黄婆婆笑眯眯地说。
其实闵光和队员们为居民买菜、送菜只是部分工作,他们还要为这里的居民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有的居民在家里呆的时间太长了,心里的怨气多了,队员们笑眯眯给居民做心理辅导,“现在是关键时刻,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开心在家呆着,一定会早日战胜疫情的。”
大疫当前,消毒酒精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市粮油食品中心检验站党支部书记、站长魏建林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积极为社区居民配置酒精,并尽其所能提供其他防疫物资,用于疫情消毒防控,获得居民一片点赞声。
他们就是这样,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不忘做好服务,成为了值守小区居民的“铁杆”暖心人、全能服务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值守点居民区40多天新冠肺炎无确诊、无疑似、无发热“三无”,获得了上级通报表扬。
铁心战疫情,不获全胜不收兵
市发改委机关党委负责人介绍,23名党员干部从下沉社区值守点那一刻开始就勇挑重担、坚守疫情一线,风餐露宿,无怨无悔,人人都是拼命三郎。
在没有公共交通,还要交通管制的情况下,家住关山大道的刘波,每天早上6点前起床,然后开着私家车绕道武昌南湖接上第一名同事,而后到汉口沿江大道接上另外两名同事,四人一道到值守点上岗。晚上8点30后,他还要把这几名同事原路送回,等到他到家已经是晚上快10点钟了。为了做好这份“临时”工作,他把孩子送到了亲戚家中,目的只有一个,全身心投入到抗击疫情工作。当记者问他这样做是否很辛苦时,他坚定的说:“现在全中国人都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这也是我们80后的一次历练。”
据了解,市发改委23名党员干部下沉的5个社区中,有两个路口、6个小区,其中江大路22号、惠济一路6号、三眼桥666号等3个小区被评为无确诊、无疑似、无发热的“三无”疫情小区。 齐心战疫情,不获全胜不收兵是发改党员干部的共同承诺,更代表了无数疫情一线工作者的心声。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这场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人民战争终将获得全胜,花开“疫”散的那一天已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