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武汉一位发改干部的社区下沉日记

2020-03-12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帮居民买药送菜是下沉干部每天的工作。李庆功/供图

帮居民买药送菜是下沉干部每天的工作。李庆功/供图

疫情阻击战期间,武汉市按照“应下尽下、就近就便”的原则,充分整合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力量,下沉到疫情较重的中心城区的近千个社区,统一编入街道社区工作队,与街道社区干部一同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共有320名党员下沉社区。设在振兴处的湖北省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办公室的12名干部全部下沉到武汉的社区,李庆功就是其中的一位,在他下沉到武汉市唐蔡社区工作期间,他记录着,也思考着。“干部下沉社区,基层力量得到充实。社区干部跟我们说,‘下沉干部帮社区解决了大问题。’我们这些下沉干部则深刻地感受到,以前没有近距离走进社区,无法理解社区工作的内涵,真正走近,才知他们的艰难。疫情之下,不厌其烦地劝说解释、一连几日的电话询访、一日几次的重症购药、买菜倒垃圾就是大家的日常工作,真心希望,合力之下,社区工作能开展得更顺畅,疫情能早日结束。”李庆功谈到。

这个社区有点“刚”

◎2月17日——

近日,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的指令陆续下达,按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要求,我们闻令而动。

2月14日上班,快速处理好手头上的工作,2月17日下午就第一时间赶到唐蔡社区报到。从内心来讲,平日里我对“社区”和“街道”认知有限,总体感觉基层社区治理基础较弱。

封闭社区的任务压下来,基层组织——社区能否撑得住?

第一次踏进唐蔡社区,仅开侧门,一排桌子堵在门口,这是用于隔离到访人员与工作人员的第一道屏障。侧身进门,内有七八人在,另一厢大厅,只见一位穿着绿棉袄戴着红袖标的女同志,正在给一群工作人员安排工作。再看看这些社区干部,都是一群姑娘,看着她们的衣着,我很吃惊,无防护服、无手套、无护目镜,仅戴一个普遍口罩。

稍一会儿,过来一位工作人员和我打招呼,先奉上工作联系函件准备签到。这时,“绿”影一闪,刚安排工作的同志风风火火走过来,她(后来方知是社区的季书记)30多岁,个子不高,扎一马尾辫,拿着我的函件看了一眼,说:“来报到就要接受我们的管理安排,工作时间早八点、晚六点,餐自理。有事向自己单位请假。”说完,就到一边忙去了。

好“刚”的女同志!

其实,下社区前,我就对自己提出要求,“低姿态,不添乱,听招呼,尽力干,为社区提供帮助。”有了这思想准备,书记的耿直也很真实。

一会儿,她叫来了两位姑娘,小兰和戎戎,并告诉我,今后我就配合她俩工作。这时,市区其他人员及城管、农商行、经控等下沉人员陆续也来报到,书记开始分工:小区排查、守路口、买药、送菜、消杀……

正在向两位搭档了解社区情况时,不知谁在外面喊了一声:“卸货了!”房里的工作人员放下手头的事情就往外走。

一车“爱心菜”,大家齐心协力一会儿就搬完了。看,这队伍,干活也挺“刚”!

这日,恰是全市开展三天社区拉网式大排查,我马上投入工作,对电话联系不到的居民逐一上门核查,又张贴了市、区政府的告示,第一天的下沉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感悟:社区人员配备不足,工作任务头绪繁多,下沉人员不但充实了基层组织的力量,也让党员干部的劲有处可使,在更多人力物力的投入下,战役一定会尽快结束。

社区承受了巨大压力

◎2月20日——

一早赶往社区,在最大的封堵隔离区路口看到车辆人员有滞留现象。季书记带着一队社区干部在把口处一一登记:姓名、身份证、联系电话、居住社区、外出证明。见此,我急忙上前协助,至八点半“高峰”方过。

唐蔡社区有4000户、1万多居民,成份复杂。此处圈围的有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家具厂、荷花洗衣厂的老旧小区,也有如国粹香舍、唐蔡天下等新小区,外出人员较多,登记麻烦不小,性急比较“轴”的难免“汉骂”,冇得办法,难为这些社区干部了。

此次唐蔡封堵口就有30来个,每个封堵点都面临这样的难题,老百姓跑习惯了,管住不让出去真有点难。

上午我被安排去香江花园一期协助另一位农商行的同志值守,一上午就有20多个居民要求出门,有的要透析,有的要买生活用品,抱怨多多,好在网格员将急办的办理了。下午回到社区,小兰就让我帮忙修围栏,说一居民抄近道强行“突围”回家。找来铁丝、钳子,说干就干。

小兰告诉我,一封城,所有事情都压到了社区,她们每天是早上6点半到社区,晚上9点多甚至更晚才回,天天如此。在患者住不上院的初期,有的半夜来撞门闹腾,往他们脸上吐口水,心里真的好委屈。

随着社区封闭令下,问题多,应变也快,针对早上出行人多的情况,社区马上采取对策,发出入证、编号,大大缩减了门口登记时间。

买菜怎么办?各小区网格员建群接力,遇到不会上网的老人让其子女帮忙网购团购,挨个小区批量送捐赠的“爱心菜”,社区志愿者分包好后上门送给病残孤寡。

最难的是买药。规范表格,统一登记,专门安排志愿者分头购买。特别是重症患者,药断了,家属一下子拥到社区,第一天就登记了30多人。重症的药不能耽误,下午我们找了个雨布往身上一裏当作防护衣,去黄石路汉口大药房重症药房定点购买。街头等待、买药无望回社区、打市长热线、药房回电、再赴药房排队……折腾了一天直到晚上。

感悟: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社区承受了不能承受之重。如何在小区封闭管理后找到突破口解决居民当下产生的实际生活困难,除了发挥党员干部的力量,还要组织一支强大的志愿者队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反馈市长热线,及时调整应对才是上策。

一具体就深刻

◎2月24日——

万事,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复杂。

居民的需求是具体的,社区就得具体落实。一大早还是先到唐蔡大封闭路口帮助登记,这个路口由江汉区城管下沉的一帮干部负责,守到八点半。

回到社区,认领今天的工作任务——买药。普通患者的药在社区周边几个店就可以搞定。有6份,按登记的姓名、电话号码、医保卡、品名一一核对。进药店,才发现买药也不那么简单,有的同名药品不是一个厂家,量、价不等,得一一打电话征求意见。其中一位居民的药,跑了4个药店才买全。没有医保卡的,自己手机微信先垫上。其中一位张先生,说药贵了,让明天再去老百姓大药房购买,因为那里做活动。

跑了近3小时,走了一万多步,买完后,送到小区门口,再去买调料——老百姓生活必需,不可或缺。对照清单明细,业主、品种、价格等,35户一一搞清,再打电话让居民到社区来拿。几人分工,招呼排队、发货、收款,忙乎了近两个小时。有的居民还嚷着要火锅底料、麻辣酱,疫情下社区工作真是不容易。

感悟:下沉社区,才知与群众打交道的工作不简单。人多要求也多,真希望群众对基层工作人员多一些理解和支持,让“抱薪者”多一些温暖,让“逆行者”少一点委屈。

挨户电话询访感受市井百态

◎2月27日——

连续两天我的工作是给香江花园三期和家具厂小区居民挨个电话联系,询问身体状况,了解65岁以上居民情况及非家庭留滞人员登记。

对着花名册,一一拔打,琢磨话术,以应对对方不耐烦、不信任等问题:“你好,我是社区志愿者×××,请问您是×栋×单元×室的业主吗?身体都还好吗?如有需求,请找网格员或小区门口的志愿者,他们会提供帮助……”打电话首先客气是必须的,报上自己身份、赢得对方善意,核实对方门牌号以免弄错。

大多业主给予善意回应,心里暖暖的。但也有业主一接电话:“你们怎么整天问?正常!”咔嚓挂断。有个女士,名字很婉约,声音似老虎:“干吗!我冇住,我身份证号你怎么知道?”

有一家老俩口都70多岁,婆婆年前在十一医院做肾脏手术,导流管己插47天,医生说1个月内要拔出。这事不小,赶紧反馈社区派车送医,急诊医生说,只能待疫情后找专科医生解决。他们有个女儿住后湖,也不管不问,还是社区每隔几天送菜上门,照顾老人的问题又被推回社区。

感悟:如果没有这次下沉的经历,我可能很难体会到社区工作的深意。基层工作面对复杂的人和事,妥善处理需要技巧,这种技巧来源于长期积累的经验,而这种经验,也必定是充满真情的。

朴素的职业责任感是社区干部冲锋在前的勇气

◎3月1日——

纵使负面信息满天,社区工作还是按照既定步调走。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社区工作人员、下沉力量、志愿者等几队人马捏合使用、排查、把口、值守、送菜、买药、团购、消杀、安保等工作,还有应急事务等,每天早晚两次总结,及时调整解决问题的方案,工作进行得很有序。

我问小兰:“最艰难时期,你们怎么挺过来的?”

回答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作为网格员,每天工作都要做完呀。”岗位是原动力,责任已与身心融合,把所从事工作当作终身谋生之道,这就是职业素养。唯其如是,疫情下能冲锋在前再正常不过了。也正因为知道责任在肩,所以纵使被误会、遭不公,承受再多的委屈,她们也擦干眼泪,微笑面对。

感悟:虽说疫情下,社区承受了不堪承受之重,也做了很多工作,但在大数据运用、网格化管理、志愿者力量的动员、物业公司的责任担当、对社区工作人员关爱等一系列方面对,照先进城市还是有很大差距。疫情之后,如何发掘社区的潜在功能,创建智能化、现代化社区刻不容缓。

监管无处不在

◎3月7日——

湖北省发展改革委从2月13日以来,一个个指令密集下达。成立组织协调组、物质保障组、方舱医院建设督导组等6个工作专班,将集中下沉人员规范成9个组,又将就近分散下沉各社区的80多人成立了零星社区,未返汉人员也编了个组,成立11个临时党支部。每天工作和身体状况定时报送。社区也建立下沉干部群,每天到岗拍照打卡,监管无处不在。

下沉以来,每天工作情况和身体状况都要向原单位报告,实行双重管理。我感冒了几天,单位一听说,强烈要求我休息,毕竟抵抗力弱了感染风险高。

今天早起身体还行,就来上班,来回跑了几趟社区和小区,忙些杂事。之后,帮助发放“爱心菜”——大白萝卜,肥嘟嘟的,每户3个。我与一位志愿者一起分发,网格员在群里发通知,也时不时有人门口接快递,下来一个招呼一个。5栋一姑娘更绝,从4楼拿一个吊篮放下来领菜。领萝卜的居民大都很感激,有的说不要了,让给那些急需的。

社区的“女神”们

◎3月8日——

上班路上,一想今天是8号,打开手机,在社区群里发了“女神节快乐”,哈,点赞满满。

社区姑娘们怎么过节,当然首先是处理“压头”的事,任务第一。季书记昨天在街道开会,晚上回来就把任务下派,如深化小区防控工作,完善个别小区值守人员及时段等等。

上午与小兰一起去一小区,她兴奋地说,中午有鸡汤喝了。她去超市代购时,顺便给社区厨房带了些冬瓜和粉条,另外因为过节发了两只鸡,这样20多人在吃盒饭的时候有一碗鸡汤喝,这就算是节日特殊的“关心”了。

战“疫”下,社区姑娘们的这个三八节注定不平凡。其实,姑娘们整天忙的都是些“针头线脑”的事,但这些事支撑着千万个社区的稳定,她们无疑是战胜疫情的“基石”。就像季书记,每天就住在社区,孩子1岁半,因为怕给孩子带来风险,2个多月也不敢回家住,想小宝宝了,就只能视频一下。想到这些,称呼这些社区姑娘们是支撑社区运转的“女神”也是不为过的。疫情下,持续作战,姑娘们压力如何缓解?委屈如何排解?心理如何调适?随着战“疫”进程推进,对社区的关心应该提上日程了。

感悟: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千条线都要通过社区这个针穿“鼻”过,再落地落实。疫情下,来自各方的事情,都应由社区来“统”,依靠社区,相信社区,才不至乱套。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程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