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1 中国新闻网
随着复工返岗高峰到来,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织密织细基层尤其是社区管控成为阻断疫情蔓延的关键。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的是基层治理能力,民众主动参与疫情防控或将成为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升级的“催化剂”。
社区是疫情排查防控的第一线。不难发现,当下中国各大人口流入城市,均发布实施了较为严格的防范管理措施,将防控工作细化到小区、家庭和个人,并“尽全力”将基层社区的防控措施做实、做细。
毕马威分析,此次联防联控机制下,各地政府部门协同居委会、村委会实施群防群治,网格化、地毯式管理,用一线的灵活高效和精准施策,铺设一张渗透到社区和农村的疫情防控网络,最大限度保障了民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精准管好社区人、精细守好社区门、高效做好社区事。”上海10日发布通告称,在前期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的前提下,要“社区防扩散”,强调“社区管控要更加紧、管理不能松”。
上海1.3万个居民住宅小区绝大部分已实现“封闭式管理”。一些外籍居民比较多的小区,也积极加强封闭式管理,居委会联合物业、境外人员服务站,在小区入口制作中英文告示牌,提醒外籍居民。
通过网格化管理模式,上海徐汇区田林街道在线下排查检测中,率先采用民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和居委干部“三人小组”的排查方式,确保对相关信息排查采集专业、详实。
北京同日发布十措施加强社区防疫,将严格居住小区(村)封闭式管理等;深圳“实行严格严密的社区防控措施”,要求做到社区小区100%实行围合封闭式管理等。苏锡常都市圈核心成员常州的民警在一个外国居民较多的小区,用普通话、英语、日语和常州本地方言交替喊话让大家不要出门。
城市社区人口密集、流动人口多,“一网通办”等智能化管理,通过无接触的线上操作,有效方便的同时确保各自安全。
智能化筛选、线下走访、排查报备,一张张防疫“大网”在中国各大城市的各个角落展开。
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除了“铁面”排查相关人员,也主动担起责任,充当采购员以及居民需要的其他角色。不少居民为他们的温情感动,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想尽自己的一份力,为所住小区办点实事,分担部分工作。
对社区防疫举措,同济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郭强教授用“及时、严格、细准、融合、有效”来评价。
“目前严控和自觉的‘双元样式’特别耀眼。没有公众的自觉遵循、民众的主动作为,多元共治的理性行动,社区疫情防控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民众主动自觉参与在某种程度上是决定疫情防控成功的关键性要素。”郭强提出,目前社区疫情防控正是基层社会由管理向治理转变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是还没有被大家意识到的一个鲜明亮色。”
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认为,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控城市重大风险,多元共治是一条有效路径。
“社区防控也存在不足,如不够精细、准确、实在”,郭强发现,不少社区还无法利用社区大脑包括社区社会资源库、社区数据库、社区联络网进行有效把握居民出行动向、直接交往情形等。
郭强呼吁,要加快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加速迈向治理现代化的步伐。这次社区疫情防控昭示,补短板、强弱项,迈向现代化的基层治理是社区治理非常明了的方向;而加强智慧社区建设,建设社区大脑也是加强基层治理的科技要求和顺应及引导社会变迁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