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湖北黄梅县濯港镇卫生院副院长付院东:党员的标杆 一线抗疫楷模

2020-02-13 中国发展网

付院东,男, 1977年9月出生,1996年参加工作,201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内科主治医师,现任濯港镇卫生院副院长。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荆楚大地肆虐,美丽富饶的千年古县——黄梅县也未能幸免。它打破了黄梅人民平静的生活,从疫情爆发以来,黄梅县疫情形势不断发展,空前严峻。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濯港镇卫生院全体医务工作者众志成城,奋起抗击,这其中,有一个忙碌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我们的付院东同志。

“疫情就是命令!这个时候是考验我们的时候,是检验我们入党初心的时候,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兼医院领导班子成员,我必须要第一个要站出来,我不入一线谁入一线?一线,我是一定要上的!”他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付院东同志始终坚守工作岗位,舍小家顾大家,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以院为家,已经连续半个月没有回去,从不叫苦不叫累,每当累的时候只是靠在办公室的椅子上休息几分钟,醒来后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继续投入到工作中。他的妻子也是濯港镇卫生院一名护士,他也劝导妻子说,当前正是疫情严峻时期,你也不要回家,医院正需要人手,留在医院也能为疫情防控工作出一份力,必要时你也必须上一线,谁叫你是我的妻子,更是一名护士呢!你回家其他职工怎么看,怎么想?你在医院也是一名资历不浅的职工,也要作表率!妻子听了他的话,低头不语,慢慢放下准备带回家的行李,转身投入到抗疫工作中。他们的孩子,正在读高中一年级,正需要陪伴,正需要照顾,正需要鼓励。而年事已高的母亲身体也不很好,一个人孤独地居住在农村祖屋里,在以往,时常需要儿媳回去看望。现在,为了抗击汹涌而来的疫情,只好把他们全都放下。在家的儿女们常常打电话,问他:“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你都好几天没有回家了!”他说:“当前正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疫情不退,爸爸不能回家,只有打赢这场抗疫战,爸爸才能安心回家!你们姐弟在家好好学习,听党的话,听政府的话,不要外出。疫情一定会过去,到那时,爸爸妈妈就一起回去看你们!”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新冠肺炎这种疾病,全院医务人员对诊断、治疗方法一片空白,他深知时间紧,任务重,要想让医务人员掌握新冠肺炎诊疗方法,自己必须以身作则,第一时间掌握新冠肺炎的诊疗知识和方法。于是,他利用3天时间,每天挑灯夜战至凌晨,刻苦钻研新型冠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等资料,并及时对医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耐心地向每位职工讲解诊疗方式方法,为医院新冠肺炎诊疗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1月31日,接到上级紧急通知要从县医院和康泰医院转8名疑似病例来我院隔离观察。此时,病房基础工作几乎是一片空白,他在院领导班子的支持下沉着冷静,指挥若定,果断决策,将肺炎病区与主病区隔离,把五楼外科进行重新规划布局,设定为隔离病区。筹建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医疗股、护理部、院感办、药械科、总务科等部门紧急行动,协调运作,按照传染科病房标准落实隔离防护措施。

当天晚上18点,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他带领各科室负责人,亲自逐项检查。三道隔离门合格!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合格!病房合格!仔细检查后,他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主动要求自己去接病人,随后匆匆穿上了防护服,赶往县医院和康泰医院接病人。在接病人期间,为节省时间,他连水都不敢喝,厕所也不敢上,生怕耽误接病人时间。凌晨1点,在所有病人终于安全接到位后,他把8位病人逐个安排,个个落实到病房。待病人休息后,时间已到了凌晨2:30分,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到宿舍休息。

病人入住医院后,他心里时刻惦记着病人。每天早上,第一时间就是到病房进行一次查房。他深入病房,面对面询问他们的病情病况,询问他们住的是否习惯,在生活上有什么需求,并向他们宣传新冠肺炎一些诊疗知识,安抚他们情绪,解决他们后顾之忧,鼓励他们要乐观,提高同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就一定能战胜病魔。他还叮嘱负责后勤同志,要提高食堂伙食标准,确保病人的营养。在这之后,有人和他说:“付院长,病人接到医院就可以了,科室有负责人和医护人员照顾他们,你何必每天去查房,这样接触病人,你不怕被感染吗?”听了这一句话,他义正词严地回答道:“怕被感染,那还当什么医生!大疫当前的时候,正是我们挺身向前的时候,正是我们发扬救死扶伤精神的时候,正是病人需要关怀的时候,我作为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我不去,谁去!”从这以后,再也没有任何人在他面前说过类似的话。之后他到隔离病区去得更勤,问得更细,体现了一位老医务工作者不忘初心,勤奋为民的职业操守和高尚情怀。

付院东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院领导,身兼双重身份,他对党忠诚、恪尽职守,求真务实、敢于担当,尽职尽责、冲锋在前,心系患者,特别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率先垂范的作用,为医院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辛勤的付出和努力。同时,在他的身上充分展现了一名医务人员在危难时刻不怕苦、不畏难、不退缩、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风貌。(廖亮 龚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