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3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 傅谭娉、陈明雁、首席记者海霞报道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汹涌来袭,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牵头制定协和版诊疗方案,及早建立核酸检测方法并不断优化推广,全员请战一线冲锋陷阵,他们以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诠释着协和人的责任与担当。
主持制定协和诊疗方案
在面向新型冠状病毒这个“看不见的敌人”的阻击战中,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意见尤其被社会和业界倚重。1月25日,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教授、范洪伟副教授、曹玮副教授,联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CU、MICU、急诊科、检验科、放射科、药剂科、麻醉科手术室等近30位专家,讨论形成了《北京协和医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建议方案(V2.0)》,向公众发布。“协和方案”提出的加强医务人员防护培训、强化早期筛查、规范重症治疗等观点,受到业界高度评价,并向全国推广。李太生教授因此代表医院参加了国务院疫情防控工作多部委协调会议,并作为专家发言。
李太生教授在国务院疫情防控工作多部委协调会议上发言
随着疫情的推进,临床中发现部分核酸检测假阴性的患者。医院再次指派李太生教授牵头专家组对这部分人群制定诊疗方案,尽早确认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打造协和检验“双保险”
2020年元旦后,北京市传染病网络实验室成员、感染内科实验室就主动开展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韩扬副研究员带领实验室团队连夜奋战,3天建立了与国家疾控中心及北京市疾控中心同步的检测方法,并不断优化流程,实现了4小时内完成核酸检测报告的高效率。1月16日,感染内科实验室首次对临床可疑病例进行筛查,1月19日正式启动新型冠状病毒检测,24小时为临床一线提供检测服务。 实验室的高质量支撑,无疑为精准诊断和快速分流患者提供了技术保障,医院成为了北京市第一批检测试点单位和第一个获批将检测结果作为确诊依据的医疗机构。实验室还多方寻找更快速的检测方法。2月2号起对90分钟快速检测法进行性能优化和验证,2月7日起正式用于临床,将检测报告时间再压缩一半以上。
感染内科实验室对可疑标本进行核酸检测
2月5日,感染内科实验室受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委托,制作并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标准操作流程》视频,受到业界一致好评。2月9日,文字版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标准操作流程正式发布,通过全面解析操作流程与技术要点提示,为更多医疗机构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有益参考。
大力开展宣教培训
疫情流行期间,民众普遍存在焦虑情绪。北京协和感染内科积极发声,正本清源,肃清谣言。2月1日,李太生教授接受央视专访,提醒民众返程途中科学防护。2月2日,曹玮副教授对粪口传播的深度解读被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转载。
感染内科病房多次出镜,完成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医院的系列防护教学视频拍摄任务,并在护理部带领下分批次对所有派往发热门诊和武汉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防护培训。协和教学视频被新华社、北京卫视等多家媒体转载。
参与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及个人防护》现场视频拍摄
侯秀凤护士长参与《医务人员二级防护》、《一次性外科口罩戴摘》及《七步洗手法》教学视频拍摄
到抗疫一线去战斗
1月23日,当医院发出组建疫情防治梯队号召时,感染内科16名医生、14名护士,除产假全部报名。周宝桐副教授曾在SARS期间第一批进入SARS病房并不幸感染,这次依然坚决报名要求上一线。护士刘瑞鑫,爱人在北大人民医院工作并驰援武汉,自己也报名参战。护士张岑不但报名,而且提前收拾好了行李,就等组织一声召唤。
1月26日,21人组成的北京协和医院首批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集结完毕,感染内科党支部书记刘正印教授和病房教学老师白卉在列。作为第一批医疗队队长,刘正印教授带领队员们筹建新病区,梳理诊治流程,制定院感防控措施,做好生活保障,队员们都说,“刘队长太辛苦了!”而刘正印却一直向组织请求,“让我一直留下来,继续培训后面的同事吧!”
刘正印教授为第二批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培训
2月7日,李太生主任、曹玮副主任、谢静助理研究员、李晓霞主管护师4人加入协和第二批医疗队,奔赴武汉。临行前,李太生主任欣慰地说,“我终于得偿心愿了”。他在当地充分传授传染病防护、危重症患者诊治经验,在武汉多家医院会诊、指导。
李太生教授赴中南医院感染科讲授如何治疗危重症患者
双线作战的感染内科,将刘昕超主治医师、张黎医师相继派往发热门诊第一线工作。面对疫情考验,青年一代协和人更加迅速地成长。
在此特殊时期,感染内科依然保持着每周二下午的专业组查房,坚持协和传统,保证医疗质量。
感染内科在特殊时期依然坚持每周二下午专业组查房
感染科人认定,新冠肺炎疫情是他们的主战场,自己是抗疫队伍的主力军。感染内科医护团队用自己的专业、专才、专注向疫情发起挑战,坚决取得疫情阻击战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