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4 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刘颖、记者王敏报道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天津市委、市政府、监管机构及中总行做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工作要求,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迅速响应、冲锋在前,积极出台12条应对措施,全力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渡过难关。
一、加强对防疫企业授信支持。结合人行全国版疫情防控重点支持企业和工信局天津市生产防疫企业名单,主动加强与我市有关医院、医药科研攻关单位及与疫情防控相关领域生产、建设、物流等企业的服务对接,充分贯彻实施中总行对医药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等行业审批权限扩大等优惠政策,深入了解物资储备、冷链物流等基本保障项目的授信需求,关注对涉及疫情的物资生产设备,医疗设备,检验检疫设备等授信投放的融资租赁企业,加大应急贷款或专项贷款等信贷支持。
二、降低防疫相关企业融资成本。对于纳入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疫情防控重点保障名单的企业,给予专项优惠利率。对其它保障城市运营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众生活必需和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企业给予优惠利率支持。
三、建立授信绿色审批通道。建立疫情防控项目信贷审批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尽责、优先评审、优先审批防控项目,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切实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开通授信总量延期绿色通道,针对原授信总量2月底前到期,经营情况正常,无重大风险事项的企业,因疫情影响无法完成年审工作,可延期至3月31日,保障企业授信正常使用;灵活处理评级流程,对于符合中行优惠政策适用范围的企业,如无法获得评级资料,可先做业务后评级,提升防控项目审批效率。
四、加大普惠金融、小微企业拓展力度。优先选择医院、医疗、药品及耗材、医疗器械、生物制药、疫苗生产、科研攻关等疫情相关行业及天津市重点支持的瞪羚、雏鹰等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企业对接密度。结合政府贴息及担保机构担保费用减免等政策支持,实现对雏鹰、瞪羚企业的全覆盖对接。
五、增强对防疫企业发债融资支持。受疫情影响,近期银行间市场债券供给大幅下降,流动性相对充裕,同时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绿色通道”,发债审批效率得到提升。中国银行将针对处于疫情防控领域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的发行人加大直融发债支持力度,利用银行间市场加强企业融资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六、搭建结算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及时了解行业信息及天津市疫情企业需求,尤其关注小币种款项采购防疫物资需求,利用中行遍布全球的清算网络,强化海内外联动,助力企业全球贸易安全性及时效性,做实绿色通道金融服务,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保障疫情防控期间业务连续不中断,做好对疫情防控工作支持和企业服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优化绿色通道金融服务。
七、强化支持行政事业单位。重点支持医院类卫生单位,充分了解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三甲医院金融需求,通过上门收款和提供结算服务等方式及时解决和满足相关单位各类金融需求;全力支持疫情期间教育领域、部队领域、海关领域、财政领域、社保领域、税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日常各项工作,及时应答解决企业需求;推出中银守护-平安天使保险、“新冠肺炎”专属保险及定向专属理财,满足疫情期间个人保险和理财需求。
八、做好暂困企业帮扶工作。逐户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特别加大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授信,对于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利用贷款展期、调整还款计划、还旧借新等方式帮扶企业渡过难关。
九、做好疫情期间征信异议处理。对于受到疫情影响较大的公司信贷企业被迫出现的征信不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判,对于确为异议应受理的,尽快提交征信异议修改申请,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单纯受疫情影响,出现的征信信用下调的情况。
十、加大基础设施领域项目支持力度。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积极配合国家和天津市政策导向,重点授信支持公路、地下铁、港口、铁路、机场、水利等基础设施领域,支持天津市地方经济发展;关注我市专项债券发行情况,对于符合专项债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的领域,合理支持融资需求。对于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且有经营性收益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按照商业化原则给予融资支持,保障项目合理资金需求。
十一、继续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大力跟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企业,加大对民营企业授信支持力度,服务地方实体经济,提升区域经济活力。
十二、强化企业线上服务工作。通过线上渠道着力推广企业网银、企业手机银行、中银票E贴、在线跨境汇款、电子汇总征税保函、报关即时通、航运在线通、电子交易平台、中银日积月累、中银税易贷、单一窗口税费融资、中银网融易、对公托管等线上对公产品,细化服务方案及线上产品操作流程,助力企业“足不出户”,享受在线全方位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