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黑龙江:阻断疫情要发挥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作用

2020-02-15 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赵莉莉、记者林强报道 黑龙江省疫情防控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也是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主要特点是:内防扩散、外防新一轮输入。这个阶段,更加需要人人参与进来,家家支持配合,发挥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作用。2月15日下午,在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冠肺炎系列新闻发布会上,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孙巍介绍了相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据孙巍介绍,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是守好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口,是科学防治疫情的重要手段。其主要目的是调查新冠肺炎病例的发病和就诊情况、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暴露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控制新冠肺炎病毒的蔓延和传播。日前,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成立了由中国疾控中心地方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孙殿军教授任组长,28名专家组成的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将强化全省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统筹配置全省流调力量,将疫情防控关口前移,从源头做好早发现,以早发现做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黑龙江省各级疾控中心流调工作人员会严格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规范询问调查,尽可能不给公众添过多麻烦,希望公众能打消疑虑,给予疾控中心流调人员更多理解和支持。

孙巍表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是疫情防控、救治的一套“组合拳”。“组合拳”能否打好、打赢,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发现是打好主动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基础,也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核心要义。早发现,才能真正卡住源头、切断传播途径,抑制疫情的扩散蔓延。流行病学调查就是对有风险人员进行界定,找出新冠肺炎病例的传染源,以及传染源所有密切接触者,深挖到根,把传染源头控制住。它的意义重大,但工作难度却超乎想象。为确保调查信息万无一失,任何细节都不能错过,病人发病前后的接触史、旅行史,曾经去过的场所、乘坐过的交通工具,发病时间、发病过程及就医情况等都要做详细的记录。追踪密切接触者,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细节。县(区)级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少,疫情严重,大多数人一天仅仅休息2-3个小时,非常辛苦。在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疾控中心也发现很多病例以时间太长、记不清楚为由,拒绝配合回答问题,还有很多病例故意隐瞒流行病学史,给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造成很大难度。当前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再次呼吁广大民众能积极配合,如实告知自己的活动轨迹,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支持疾控中心流调人员的工作,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于已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或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要如实报告个人异常症状、往返疫区行程和密切接触史,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实对自己、家人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负责。如隐瞒病情、接触史,公安机关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会上有记者提问“现在有很多人自行去药店购买退烧药、止咳药,在这个人群里有没有可能存在感染者?”孙巍回答说,在这部分人群中,不排除有新冠肺炎感染者。目前,很多群众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就是怕去发热门诊,怕被隔离观察。所以一旦出现发热状况,就去药店买退烧药,去诊所打点滴,这样往往错失了诊治的最佳时期。根据黑龙江省对危重症患者的分析,从发病到就诊时间平均约为3-5天,很多病例一到医院就是重症、危重症,和这种情况有很大关系。所以我们郑重提示和呼吁,出现发热、咳嗽、胸闷等症状一定要去正规的医疗机构尽快确诊,遵从医嘱,科学就医。例如,哈尔滨市一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1月22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胸闷等症状,未及时就医。直到1月27日,症状加重,才前往哈市第一医院就诊并留院观察。还有一个例子,绥化新冠肺炎死亡病例,1月12日发病,1月17日才就诊。这样例子都是没有及时到医院就诊,严重贻误了病情,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