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5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沙洋县疫情防控指挥部交通保障组上下同心戮力,众志成城,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吹响“战疫集结号”,为全县交通运输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每一个卡口都是战“疫”窗口
疫情期间,阻隔传播途径是关键。如何下好阻隔这盘“先手棋”?是摆在交通保障组面前的头等任务,阻隔流动是先决条件,设卡查验是重要环节,车辆运输是防控重点,每一处落脚点都要精心设计和科学布控。
县疫情防控指挥部交通保障组迅速行动,果断采取交通阻断、设卡管控等措施,严控车辆、人员流动。县域内共设置道路管控卡口1340处,在县域周边设置8个县级卡口,作为阻击疫情蔓延的前哨阵地。每处卡口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严防县外疫情向县内输入和县内疫情扩散。
“您好,请下车接受查验。”这是沙洋县每个卡口的常规“问候语”,在阻击疫情蔓延的前哨阵地,2746名工作人员坚守一线,对出入车辆及人员,严格进行通行检查,查体温、消毒检查、登记备案、发放疫情防控宣传单、宣讲预防事项,是每一个卡口“教科书”内容。
随着群众居家时间的延长,隔离时间的不确定,难免出现不理解、不主动执行卡口制度等问题。交通保障组不断加大纪律作风建设,廉洁自律建设,党员干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通过耐心细心的说服引导,最大程度减轻群众心理和思想压力,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2月15日清晨,沙洋县突遭寒潮雨雪恶劣天气,五里铺镇卡口的值守板房出现滴水和倒塌,陈应谊、陈小平等工作人员在2小时内迅速组织并完成板房新建,随后陈应谊又匆匆赶往其它卡口运送防控物资。从正月初二至今,陈应谊一直在沈集卡口值守,同时还承担了交通保障组的各项运输物资任务。防疫期间,陈应谊的爷爷不幸去世,在匆匆安排完后事,他来不及收拾悲伤心情,又迅速回到值守一线岗位。
无论是前沿阵地,还是后勤保障的工作人员,正是他们用责任筑牢了抗“疫”防线,用无私奉献守护了全县群众的生命安全。
每一张通行证都是“责任讲台”
为防止疫情蔓延,交通保障组将原有的城区管制路线细化,分为三类进行道路管制,每办一张通行证即是群众生活物资保障,又是防控疫情蔓延的责任保障。
“您好,我办一张运输蔬菜的通行证。”每天交通保障组接待办证人员近200人次,接听电话约100个。为减少人员密集,防止疫情蔓延,县交通保障组开通了多个窗口为群众服务,最大程度为群众服务搭建沟通平台。按照检测要求,每人距离2米,检测体温,戴口罩,出具相关证明,快速有效安全办理。
“您好,我是回武汉的,没有交通工具怎么办呀?”“您好,我是给在省外的亲戚办理通行证,证件都在手机中,如何办理呀?”每位咨询者都急切的寻问,窗口工作人员耐心引导说:“来我这儿扫一扫微信,就可以办理了!”“你不要着急,若有办理回武汉的人员,帮你咨询关注一下。”一天下来,工作人员要换4、5个口罩,为了让办证者尽快办好,交通保障组每天的窗口服务主动延迟下班,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疫情期间的“窗口温暖”。
每一位前线人员都是“摆渡人”
在交通保障组中有这样一群“摆渡人”,他们有的担负卡口封控点任务,有的担负运输医疗和捐赠物质,他们在守护人民健康同时,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刘队长,接上级防疫指挥部令,对沙洋城区进行封控,禁止车辆和行人通行。”刘生成迅速组织人员对城区5处封控点进行布控,根据封控政策及任务,对卡点民、辅警进行一对一培训。他每天坚持去各路卡点检查,耐心的对限行车辆和行人进行劝返,每天劝返车辆及行人不少于2000次,用自己的声音传递防控正能量。
在219省道卡点,后港中队中队长诸家福每天按照常规对过往车辆逐一查验,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宣传工作,过往的司乘人员对他的服务态度和政策宣讲都留下了深刻印象。2月8日,有一批医疗物资需送达至沙洋人民医院,诸家福主动请缨,中午11时与一名医护人员奔赴武汉,晚上19时,20多台呼吸机、100套防护服、15件手套等所有设备安全运达医院。
在担负安排运输医疗物质和捐赠货物的车辆中,总是看到县交通局副局长陈吕新忙碌的身影,马不停蹄的工作是他的常态,每天全县30多个卡点,他都要去跑一跑。抗疫至今,安排运输医疗物资和捐赠货物的车辆60余车次,奔波4200余公里,哪里有运输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在疫情面前,每一个人都是“命运共同体”中的一份子,每位奔赴一线的都是逆行而上的“摆渡人”。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抗击疫情、驱散阴霾贡献了一份不能缺少的力量,为守护人民健康筑牢了“第一道防线”。(廖亮 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