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5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 医院里有个团队,他们不与新冠肺炎患者面对面,但却与病毒直接交锋。他们争分夺秒只为得到一个答案——患者是否已被新冠病毒感染,因为他们深知:早一分钟确诊,就能为病人赢得早一分钟的救治。他们就是麻城市定点救治医院——阎家河镇卫生院医学检验科团队。
这支特殊的检验科团队,许多成员从全市各医疗机构抽调而来。初来之时,大家彼此陌生,从零开始,经历了十几天的朝夕相处,大家渐渐熟悉,在工作中发挥各自所长,配合默契,可谓相得益彰。
2月8日,当检验科团队全体成员正在麻城市第三家新冠肺炎收治定点医院阎家河镇卫生院检验科为准备收治患者紧张的忙碌着时,窗外走来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就是麻城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王彬阶。
王彬阶曾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有着丰富的临床检验工作经验,这次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他主动请缨,跟随此次抽调的医护人员赶到阎家河镇卫生院,对检验科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王彬阶来到科室后就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他带领大家来到病区病房熟悉路线,制定检验样本转运路线,并形成方案。忙完这些,又赶到病区医护办公室,与病区护士长沟通检验样本采集的有关要求和注意事项。一直到晚上九点多,才从检验科办公室拿着行李联系相关负责人安排住宿问题。第二天早上八点准时出现在科室,召集大家一起学习相关规章制度和检验操作的一些要点,同时还不忘给大家鼓劲加油,他常说:“只要大家按照要求做好防护措施,新冠肺炎病毒一点也不可怕。”
在工作中,王彬阶总是身先士卒,领取搬运防护物资,那里有需要那里就有王彬阶主任的身影。实际的检测流程,从最开始的样本接收登记、实验室环境准备、个人防护装备、试剂配制、核酸提取、PCR检测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到最后的出具筛查检测报告,前后经历多个步骤。
夜深人静,人们早已进入梦乡,王彬阶依然没有休息,他还要回复疫情咨询、报送检测数据、指导检测工作,大量的通话时间让他的手机电量时常不够用,他只能在口袋里装个充电宝,边充电边接电话。所以说,一叠检测报告的背后是王彬阶夜以继日、通宵达旦的心血。
不止是王彬阶,还有来自白果中心卫生院的黄永红,从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快30年,在春节期间就主动请缨,写下请战书,毅然来到阎家河镇卫生院疫情防控最前线,为了照顾年轻同事,他抢着上夜班。他总是说:“我家小孩子大些,已经独立自理了,让一些孩子还小的同事晚上有空给孩子打电话,多陪孩子聊聊天,我作为一名工作快三十年的老职工,此时不站出来,还要等何时?”
还有一名来自麻城市中医医院的90后小姑娘杨梦珠,以“未婚无牵挂”的理由,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主动请战,自愿报名,要求投入到紧张的防控前线。杨梦珠说,当晚临行时,妈妈一边含泪相送,一边为她准备了一大包“干粮”,并嘱咐道:“家里一切都好,你自己要小心!”
来自麻城市妇幼保健院的两个年轻小伙子熊文涛和朱琦,忙了一整天的他们正在卸下全服武装准备下班,只见他们摘下护目镜、口罩的时候,脸上一道道被挤压的印子清晰可见,脱掉防护服后,里边一件单薄的汗衫衣服像从水里刚捞出来一样。“早就习惯了,每天都这样,就当汗蒸啦,能起到减肥的效果!”朱琦打趣地说。
“我们检验科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战胜疫情是我们的天职,别提奉献,更别说高尚,任何一个有良心、有责任、有担当的人,都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我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战役!”作为检验科团队负责人,熊文涛坚定的说道。
普通人穿着防护服半个小时都可能闷热难耐,更何况他们要持续穿一天,在这寒冷的冬季,却大汗淋漓的工作,累的时候,也只能蹲着稍作休息。为了减少防护服的浪费,而且穿脱防护服很费时间,他们在工作期间就不喝水不上厕所,口干舌燥的时候也只能微微抿一下嘴唇。早上吃饱是他们度过一天的绝招,尽量选择水分少的食物,往往中午忙碌的时候更是顾不上吃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们24小时在线。这个春节,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春晚,没有新年钟声,甚至没有年夜饭,他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战斗的最前沿,他们在加班加点高速运转,坚持在距新冠病毒最近的地方,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廖亮 李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