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6 中国发展网
“正月初六,上午到各组进行宣传。下午在村委会开会,传达浠水县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精神。”
“正月初八,跟村干部一起入户排查外出返村人员,劝阻不带口罩扎堆聊天、聚众打牌行为。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关头,还发生这样的事情,令人揪心。”
“正月初九,按照安排,我局驻散花镇6个村的7名扶贫队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由我担任书记,特殊时期,特殊使命,我有些惶恐不安。”
......
这一页页的战“疫”日记,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扶贫干部对人民群众始终牵挂心头的浓浓深情。
谢晓临,今年55岁,是浠水县城管执法局一名有着36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该局派驻散花镇新庙村扶贫第一书记。在精准扶贫战场上鞍马未歇的“老将”谢晓临以“疫”为令,同其他扶贫队员第一时间披挂上阵,迅速投身到疫情防控一线。
临时党支部成为战“疫”指挥所
正月初九,临时党支部刚刚成立,一场“诸葛亮会”就在这里召开,大家就如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热火朝天地开展讨论。
“建议我们统一着城管制服,佩戴党徽,亮明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驻钱坳村扶贫队员饶龙浩说。
“除了传单送上门、标语贴上墙、喇叭流动响,还要注重网络宣传。”驻沙洋湖村扶贫队员郭政倡议,“想办法加入各村、各组甚至村民家族建立的微信群。鼓励乡亲们关注秀美浠水微信公众号,不信谣,不传谣。”
“加大宣传,不漏一户;加大排查,不漏一人;加强巡查,不留隐患;加强管制,不留缺口;加强劝导,不留情面;强化消毒,不留死角。”
......
一条条的建议被临时党支部书记谢晓临认真记在笔记本上。随后,这一条条的建议就变成了一道道的作战指令。
重新书写标语157条,印制宣传单,6个村8573户,每家一份,逐户上门宣传;采取每日排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办法,随时掌握6个村共1763名外出返村人员动态和身体状况;建哨卡、设路障23处,对6个村进出口道路全部实行硬性物理隔离,组织46名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轮流值守,除保留应急通道外,其余车辆一律禁止通行;发动回村过年的大学生和群众志愿者组建6支纠察队,劝阻群众扎堆聊天、聚众打牌、不戴口罩的行为91起;局党委给每个驻点村送来100斤84消毒液,临时党支部主动承担起6个村委会办公楼、卫生室、12座公共厕所、83个垃圾箱(桶)以及276户建档立卡家庭的消毒任务......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农村是关键。临时党支部既是战“疫”的指挥所,也是群众的“主心骨”和“定盘星”。谢晓临说:“我们身着制服,头顶国徽,胸佩党徽,行走在村间田畈,群众就会少一些恐慌、多一分安心。”
驻村工作队成为战“疫”排头兵
驻天然寺村扶贫队员夏中华是位腼腆秀气的小伙子,今年29岁,被大家戏称为扶贫工作队的“小鲜肉”。接到到驻点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命令后,正月初六,他骑着电瓶车连夜从县城赶到驻点村,一连二十多天没回家,乡亲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大娘大婶谈起他时,眼神里流露出满满的疼爱。
2月12日,新庙村九组董明新老人病故。临时党支部书记谢晓临带领姚松林等党员迅速上门,与村干部一起,轮番做老人子女的思想工作,坚决拒绝他们提出的“守灵三日后再风光大葬”的请求,明确要求丧事从速从简。同时,对前来吊唁的乡亲一一婉言劝返。
经过通宵达旦的思想工作,至次日早晨七点三十分,老人得以“入土为安”。丧事全程由老人的直系亲属、村组干部和临时党支部的党员等十余人操办,虽然没放一个鞭炮,但丧事办理得简朴而庄重。
办完丧事后,白天,谢晓临和夏中华走村串湾,投入到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去;晚上,各自回到驻点村部的住处独自休息。有群众问:你们不怕吗?
“大疫当前,党员当作排头兵,我们无畏无惧。真正令我们害怕的,是群众因为不听劝阻而被感染,”这就是他们作出的回答。
扶贫第一线成为战“疫”主阵地
不出门、不上街、不聚会、不聚餐、不扎堆、不聚众聊天打牌、戴口罩、勤洗手,这是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的关键措施,更是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止战的战略举措。
作为驻新庙村5年的老扶贫队员,如今临时党支部书记的谢晓临,对驻点村的山山水水,村村湾湾早已烂熟于胸,深知那一条条的山间野路、田梗小径都是战“疫”的薄弱防线。为堵住漏洞,巩固阵地,临时党支部紧急动员,在已设置12个通村公路路障的基础上,增设12个组与组之间的硬性隔断。
春节,是外出乡亲返村,阖家团圆的时间,很多村民都选择在春节期间举办嫁娶和生日庆贺。钱坳村5组村民王某斌女儿原定在正月十六出嫁,驻村扶贫队员饶龙号获悉后,第一时间与王某斌取得联系,并反复做思想工作,获得了他们的支持与理解,他表示:推迟女儿出嫁时间,等疫情解除后再举办婚礼。村民王某升的儿子儿媳均在深圳打工,想趁春节期间提前给孩子办十岁生日宴,临时支部书记谢晓临同工作队员姚松林同志一起,先后三次上门做工作,最后放弃举办生日宴。截至目前,临时党支部共制止各类筵席11起。
“近期天气睛好,一些待在家里的群众迫不及待地出门晒太阳、扎堆聊天,很危险。”饶龙号介绍。村附近有一座天然寺,往年春节,尤其正月十五元宵节烧香祈福的群众络绎不绝。为了防止人员聚集可能造成的交叉感染,前几天村里将寺庙大门暂时关闭,并通过多种渠道,告知周边群众不要前往烧香祈愿。元宵节当天,饶龙号从凌晨5点开始就伫立在寺庙山门前,一直到下午6点。
自带方便面、八宝粥、腊鱼、腊肉……疫情防控时期,为不增加群众负担,临时党支部的党员们将家中的年货带到村里来,自己做饭,解决吃饭问题,但不论生活多么艰苦和不便,他们就象一面面的旗帜,插在农村战“疫”最前线。(廖亮 朱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