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我国应加强应急医学救援人才培养与储备

2020-03-04 中国发展网

费  波   刘希龙

我国应急救援队伍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专业队伍,主要是消防和自然灾害救援,规模比较小;另一部分是社会救援队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类社会救援组织有4000多家,但真正具有专业水平的社会救援组织不足800家 ,总体上质量不高,管理松散、未聚合力,装备低下、专业欠缺,活动有限。作为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始终是我们须臾不可放松的一件大事。面对风范和化解风险,必须要有一支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我们也亟需在加强应急医学救援力量的培养与储备上下功夫。

截屏2020-03-04下午4.16.47

防范化解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凸显应急救援力量需求

从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救援看,专业救援力量特别是医学救援力量极度缺乏。虽然应对如此重大疫情风险不可能囿于一地之力,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应急救援的作用微不足道。

前不久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些专业被“点名”,主要有: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预防医学、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电子商务专业。教育部有关领导也表示,这些领域都是非常缺人才的,这些专业今后一段时间社会需求比较旺盛。

社会总体上对应急管理了解不多,认识不深。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应的的应急救援相关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但应急管理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就像养在深闺的裹脚妇女,只有相关主管及专业部门熟悉,面向社会公众的应急管理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推广,调研发现社会公众知之甚少。

 

应急救援力量培养总体上存在薄弱和偏颇的问题

 

我国应急救援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国内开设救援技术相关专业院校大致87所。2008年暨南大学第一个开办应急管理本科专业,开创了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先河,但一度出现拟被取消的困局。在高职院校中,开设救援技术专业的院校也是极少,只有为数不多的五六家。一些如防灾科技学院、劳动关系学院只是在专业设置时保留应急管理的人才培养方向。目前,我国救援技术专业在校学生不超过2000人,大多是医学急诊专业或者工学消防工程专业,“搜、救、医、管”综合培养方向的几乎没有,与国外成熟的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方式、机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我国应急救援专业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

我国已有的应急管理侧重于应急救援员职业技能培训和认定,从表述看,主要源于原有的消防员职业技能标准,对比如表1所示。侧重于物理性、显性的的灾难救援及自救,不能满足社会多样化的应急管理需求,如本次新冠病毒引起的医学应急救援(自救)。

表 1   应急救援员、消防员对比表

以上海为例。上海目前已有的74项社会化鉴定项目(指本市面向社会开考的鉴定项目)中尚未将应急管理(应急救援员)纳入鉴定管理范围,已纳入的社会化鉴定项目。与此同时,截止2018年,上海全市共有普通中等职业学校80所,开设专业145个。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64所(高职院校24所),开设专业300余个,从专业检索看,也大部分尚未将应急管理纳入教学及培训范围。

 

加大应急医学救援力量培养与储备的几点建议

 

——完善应急医学救援管理机制,共建应急医学救援研究院。

2018年12月,上海健康医学院联合双加科技集团产教融合,在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中国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天津大学灾害医学研究院、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大力支持下,率先成立了“上海健康医学院双加应急医学救援技术研究院”。研究院下设灾害环境检测与评估中心、应急装备工程技术中心、应急医学救援技术培训中心、人工智能与应急医学大数据中心、核安全与防护技术研究所、应急救援医学研究所、应急医学救援教导队、应急产业发展中心,主要开展学历教育、任职培训、科学研究和救援装备研发等。

笔者认为,上海健康医学院以一院之力率先开展应急医学救援教育,值得在更高层面和更高平台上进行推广。由此建议,对标国内已有的由市政府或主管部门联合高校共建研究院的做法,充分利用好上海健康医学院双加应急医学救援技术研究院在应急医学救援方面医工结合、产教融合、资源整合的优势,共建应急医学救援研究院,并据此开展相关应急医学救援专业人才教育和培训。

——建立应急医学救援培养培训基地。

应急医学是整合应急管理、急救医学、工程技术、公共安全等相关学科,研究如何“搜救医三位一体”“科学救援、减少伤残”的新兴交叉学科。2020年1月8日,中国医学救援学会“科普中国——心肺复苏急救培训基地”在上海健康医学院双加应急医学救援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2月2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2号),上海健康医学院申报的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新专业获批,2020年应急管理本科专业首招60名,成为上海市首个开展应急医学救援教育与培训的高校。

学科将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开展组织指挥、检伤分类、现场救治、医疗后送等培训,通过“理论+实操+推演+演练”的方式,对救援的全过程、全要素展开实训。建议上海市在适当的地方,拓出一定场地,作为应急医学救援的培训(演练)基地,更加有效地培养具有浓厚医学背景及人文情怀,掌握“搜-救-医”基本能力,能够承担一定的应急管理与辅助决策职能的应急管理人才,以满足中国应急管理事业需要、填补上海市属高校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空白。

——发展应急医学救援职业教育和职业鉴定。

应以产教融合为导向。比如上海,需要对上海市现有的中职及高职相关专业设置进行深度优化与调整,拓展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所已有的社会化鉴定项目,将应急医学救援纳入鉴定管理范围,让社会公众有从事应急医学救援相关职业的职业规划,并享受上海市政府出台的职业技能补贴相关政策。在抗击疫情及其以后,应将应急医学救援等方面的教育与培训纳入补贴范围进行常态化管理,以激发社会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技能、意识可及性,真正实现将预防关口前移。

基于社会公众普遍存在的认识和救援(自救和他救)不足的现状,严重影响预防关口前移期望的实现(无心或有心无力,不知道该怎么做),因此有必要在应急医学救援宣传及教育培训上给予更大的重视,投入更大资源。

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在上海大力发展应急医学救援教育和培训,对应急医学救援力量进行战略储备,不仅对确保上海公共卫生安全以及其他灾害的医学救援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会起到有力的示范作用,推动我国应急救援力量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这,确实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利国利民利沪的好事情,期望全国上下都能引起重视并付诸实践。

(作者单位:上海健康医学院双加应急医学救援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