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0 北京日报客户端
今天下午,武汉市武昌方舱医院正式休舱。至此,武汉市的全部14座方舱医院,全部休舱。
从2月3日首家方舱医院建设开始,到27日出现“床等人”现象,历时仅20多天,就彻底改变了“一床难求”局面。据统计,各家方舱医院运行30余天里,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12000多人,成为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舱。
江汉方舱医院院长孙晖在休舱后感叹:“我们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在30天的工作里,我们积累了方舱医院的经验,也看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方舱的35天,患者之间互相帮助,医患之间高度协调,有医生感慨,感觉二十年前那样的医患关系又回来了。
方舱里的一个个故事,一张张面孔,令人难忘。
他,第一个提出要建立方舱医院
时间拨回到40天前。2月1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随同中日医院医疗队一起到达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武汉。
当时的武汉,疫情形势严峻:患者人数猛增,医院床位全线告急。相当数量的确诊轻症患者无法入院治疗,增加了疫情扩散的风险。
虽然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陆续开建,武汉本地医疗资源极力挖潜,但依然赶不上快速增加的患者数量。非典时期曾担任北京医疗专家组组长的王辰,经过调研首次提出建立“方舱医院”,对确诊患者应收尽收。
“方舱医院”是机动医疗场所,具有紧急救治、外科处置、临床检验等多种功能。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解放军的野战“方舱医院”第一次投入使用。去年的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上,方舱医院”还被列入抢修抢救方队,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迅速地把确诊的轻症病人都收治起来,给予医疗照顾,与家庭与社会隔离,避免造成新的传染源,至关重要。”武汉原本计划修建60家方舱医院,最终投入使用的是14家。这一数字,本身就说明了方舱医院这一尝试,在武汉取得了成功,为夺取这场疫情防控胜利筑牢了基石。
他,提供了三家方舱医院的场地
武汉客厅,这座竣工于2011年的建筑,面积足足有180万平方米,耗资高达100亿人民币!这里有艺术馆、博物馆、高端酒店、大戏院,这里举办过金鸡百花奖的颁奖仪式。但在2020年,它更被人熟悉的名字,是武汉客厅方舱医院。
决定捐出武汉客厅建方舱医院的,是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北首富”阎志。
“当时我建武汉客厅时,真没想到会派上这个用场。”阎志署说,“但只要城市需要,我们义不容辞,不只免费提供,还捐床捐被,摆上鲜花绿植、书刊杂志,组织志愿者送水果送餐食,因为住在这里的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身为武汉人的阎志,自从疫情发生就一直在忙碌着。1月23日,阎志捐出一千万,不过随后他就发现了问题的重点,缺的是物资不是钱。于是阎志就启动卓尔全球的供应体系,用最快的速度购买了40余万只N95口罩、30万余套防护服、300多万只医用口罩、近4万副护目镜、200余台呼吸机和制氧机送到武汉。
有了医疗物资,阎志发现医院不够,卓尔一口气在湖北修建了7家应急医院。武汉的11家方舱医院里,除了武汉客厅之外,会展中心、汉口北方舱医院也属于卓尔旗下。
他,是首个中医方舱的院长
刘清泉,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如今另一个身份是江夏方舱医院院长。江夏方舱医院是武汉市首个以中医院运转模式来进行临床治疗、管理的方舱医院。
1月21日,刘清泉受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派,以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的身份奔赴武汉。2月中旬,刘清泉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写了一份报告,提出了以中医为主,中西药结合,“包舱”治疗轻症确诊患者的理念,武汉市首个中医方舱由此诞生。
在中医方舱里,刘清泉因人而异,为患者们制定了不同的方药。中医方舱的医护人员还会教患者练习太极拳、八段锦。之前,很多相关的画面在短视频平台走红,刘清泉说,其实这也是中医诊疗的一部分。
为重症危重症患者进行专家会诊、到方舱医院去查房、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来武汉快两个月,刘清泉几乎一天都没有停下过。他说,他还没有考虑过回北京的事。“疫情不退,我也不能退。”
她,带领病患一起跳新疆舞
2月中旬,一段医生在方舱医院里带领病患一起跳新疆舞的视频上了热搜。领舞的医生,就是新疆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副领队、临时党支部宣传委员巴哈古丽·托勒恒。
巴哈古丽·托勒恒服务的地方,是武汉市客厅方舱医院C区。这里收治的轻症患者得知医护人员是新疆来的,纷纷要求她教跳新疆舞,没想到真的安排上了!
巴哈古丽·托勒恒表示,带领大家跳舞,就是想缓解大家的思想压力,进行心理疏导,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用舞蹈抚慰患者的内心。
不止是巴哈古丽·托勒恒,来自祖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在方舱医院和患者一起跳起了蒙古舞,唱起了黄梅戏,还扭起了东北秧歌。
看到方舱医院跳舞的这一幕,有网友说:“我的眼泪在掉,但是我的嘴角忍不住翘,多好的人民,请一定不要辜负他们!”
她,每天用温柔的声音感动患者
武汉黄陂区方舱医院,每天中午12点开饭的时候,病人们都会听到熟悉的开场白“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少女懿”。
这个温柔清亮的女声来自浙江第三批医疗队队员、浙大四院重症医学科蒋思懿医生。“少女懿”几乎每天中午都坐在话筒前播报,舱内的患者早已习惯听她的午间广播。她的播音充满温柔的力量,听哭不少患者。
蒋思懿不是专业的播音员。她进舱查房的第一天,发现有些患者就像刺猬,浑身长满了刺,敏感、恐惧、充满怀疑。“很多患者是从隔离点和其他医院转来的,被转来转去好几次,内心处于比较茫然的状态。”蒋思懿说,“方舱内的基础条件相对较差,加重了他们的焦虑。”
她蹦出了做广播的念头,并且马上行动起来。在广播里她给病人普及病毒常识,还聊起了武汉的美食。她还邀请大家,康复后到浙江衢州吃梅干菜烧饼。
蒋思懿的防护服上写着大大的“少女懿”三个字,她本人也长着一张清秀可爱的少女脸,但其实1986年出生的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女儿不到6周岁,儿子2周岁。家里的两个宝贝,平时都要妈妈哄着才能入睡,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来了武汉。从2月10日起,蒋思懿跟随浙江省第三批医疗队,先后转战了3家方舱医院。
她,想让国家分配一个男朋友
2月25日,武汉方舱医院湖南护士田芳芳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写下心愿:“希望疫情结束国家给我分配一个男朋友!”
恐怕田芳芳自己也没想到,她的心愿迅速火遍网络!3月3日,火箭军官方微博@东风快递表示:“听说有护士小姐姐要求分配男朋友?安排!”在东风快递火箭军安排的小哥哥里,有暖男型、爱笑型、小鲜肉型还有男神型,看到这么多兵哥哥排队报名,评论区顿时酸晕一大片。随后,武警和消防的小哥哥也火速上线。
田芳芳说,她这么做,其实主要是为了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我希望我一个小护士,能够给大家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这个心愿,是对美好生活的愿景。男朋友会有的,疫情也一定会很快结束!
他,一个人躺在床上静静看书
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一位年轻人躺在病床上专心看书的照片走红,网友称他为:“读书哥”。
“读书哥”姓付,今年39岁,老家在孝感市汉川,后随父母在武汉生活。他从武大博士毕业后去美国深造,并攻读博士后,目前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书,研究方向是高分辨冷冻电镜。
对于大家的关注,“读书哥”一直很低调,不愿外界过多关注。“我平时自己就很喜欢看书,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兴趣爱好,压根没想到自己在网上走红。”付先生说。
他可能没想到,自己的一张照片也掀起全民读书热潮。他当时阅读的《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也在网上成为畅销书。
2月28日,“读书哥”经过20多天治疗痊愈,顺利出舱。他还承诺,会照顾一同出院的一位15岁小病友。
他,是一名“江汉管家”
余绍淮,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研院职工。除此之外,他还有另外两个身份:武汉市江汉方舱医院病友临时党支部第四党小组组长,以及“江汉管家”。
春节假期还没结束,余绍淮就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感染者,因感染症状较轻,于2月8日进入汉江方舱医院进行治疗。在得知江汉方舱医院准备成立由医护人员和党员病人组成的病友临时党支部后,余绍淮毫不犹豫地申请加入。
为协助医护人员,病友临时党支部决定组织“江汉管家”志愿者团队进行病友互助,尽可能地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志愿者的工作并不轻松,要发放医疗物资、送饭送菜、维护秩序,还是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桥梁,对病人进行安抚和心理疏导,及时反馈病人的需求、意见和建议等。
忙碌的工作,也在消弭余绍淮自己内心恐惧、紧张及不安的情绪:“我知道,在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只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我们一定能早日康复出院。”
她,在方舱里办起了“旅行社”
3月7日,一位人称“龙大侠”的患者在沌口方舱医院创办的“方舱旅行社”营业了。龙大侠自当导游,在舱内带领东北的医护人员和患者“游览”武汉著名景点,给大家带去来许多欢乐。
“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保存完好的只有一层的黄鹤楼,这里兼具美观和实用,而且还有抢救功能。”
“这里是东湖,两边停的是一排排豪华游艇。”“一会儿我带大家去吃热干面”
在“龙大侠”身后,医生、护士和患者们都乖乖排好队当起了游客。护士说,龙大侠是一个特别阳光开朗的人,希望她身上的开朗和阳光,可以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她,用稚嫩童声替武汉感谢医生
3月3日上午,湖北武汉方舱医院年龄最小的患者雯雯出院。 9岁的雯雯家人均被感染新冠肺炎,因为病情发展程度不同,她与家人被分散隔离。
由于亲人们都不在身边,雯雯只能一人生活在方舱医院,接管方舱医院的山东第八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员对她也格外照顾。 “孩子那么小,怎么能不想父母呢,”医生吕涌涛说,“我们经常给她安慰。经常逗逗她,每一波进去的医护人员都去看看她,问候问候她。”
雯雯很坚强,从来不哭不闹,在医院积极配合治疗。3月3日这天,得知雯雯要出院的消息后,正在宾馆休息的医疗队员们,纷纷赶到武汉汉阳国博方舱医院的出口等候。雯雯见状留下了激动的眼泪。
临走之前,9岁的小女孩和所有的医护人员合了影,并对他们说:“我替武汉谢谢你们!”
他,参加突击队清理方舱的垃圾
张登汉曾是一名武警部队的军人,退伍后已从事环卫工作11年。
得知武汉江岸方舱需要一支突击队时,他第一时间报名。张登汉说,遇到事情,党员干部带头上,这没什么可说的,从前部队里就一直是这样,“怕归怕,该冲锋的时候,绝不含糊”。
和同事们奋战5天5夜,将1000张床位铺设到位。随后,他们每天分成三班倒,负责清理全方舱医院的垃圾。与医护人员一样,他们不仅承受着身体上的疲累,同样冒着被感染的风险。
清洁队中共有8名退伍军人,有的人还穿着曾经的军装。张登汉说:“集合时感觉像是准备要上战场了…我们会一直在这里做,直到方舱关门。
14家医院,全部休舱。
这是最让人心安的关门大吉。
从马不停蹄做加法,到稳扎稳打不断做减法,
方舱医院的兴衰,成为疫情起落的温度计。
从此以后,它们不再是简单的立方体,
而有了别样温度。
方舱医院里的故事,有泪水,更有欢笑。
从最开始病人不敢进,
到最后病人不愿出院,
这里成了疫情之下的武汉,
笑声最多的地方。
方舱医院里,藏着别样的人间烟火。
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英雄,
但这里的每个人,
都是抗疫的一份子!
再见方舱!
这段历史,终将被每个人铭记。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武汉大学微信公众号、钱江晚报、齐鲁晚报、中国交通报、南方都市报、华声在线、兰州晨报、梨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