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1 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胡玉林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应城市妥善做好滞留在应城的外地人员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用心用情为他们搭起临时“家庭”,暖心服务获得滞留人员一致点赞。
在应城市救助站,14名滞留应城人员在这里组建了一个临时“家庭”。河南80后小伙王政委来旅游时被滞留应城,在这里无亲无友的他只能寻求救助站帮助。王先生告诉记者:“救助站工作人员经常会说你有什么需要就尽量跟我们说,我们尽量都会满足你。听到这句话其实心里是非常暖的,对与他们对我们的这种热情服务我感觉非常赞,给他们点个赞“。
东北小伙刘金斗滞留应城已经一个多月。他告诉记者,救助站工作人员多次过问他的生活起居,种种暖心举动,让他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工作人员对我们的关心,包括我们吃的住的,还有穿的。他们对我们的照顾是面面俱到,只要我们缺什么,工作人员都会第一时间马上给我们准备好,为他们点赞。真的,做的非常好,在这个新的大家庭里相处得非常融洽。”滞留人员刘先生感激的说到。
看到救助站里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工作,滞留人员里面的80、90后主动请缨,给工作人员“搭把手”,帮助照顾站里行动不便的老人,帮忙打扫卫生,进行日常消毒。
大灾面前需要爱心和真情。疫情防控期间,应城成立了由人社、民政、教育等十余个部门组成的滞留人员服务保障专班,开展滞留人员摸排,统筹做好滞留在应城的外地务工人员、学生、旅客等人员服务保障工作。特别对滞留在应城生活无着落、确有困难的人员实施临时生活困难救助。
据应城市救助管理站主任谭斌介绍,救助站实行24小时封闭式管理,每个受困群众发放一日三餐,每日为他们测量体温,为他们消毒,发放棉衣棉裤棉被等御寒衣物,尽量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帮助他们度过最艰难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