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省级财力排名:广东最有钱!四省负增长

2020-04-08 中国经济周刊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份在2020年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了前一年的财政收支情况。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四川、云南尚未召开省级地方两会。《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根据29个省份在地方两会上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梳理,结果显示,25个省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但增速放缓。广东财政收入以1.2万亿元继续全国领跑。

在25个财政收入同比增长的省份中,约有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安徽、福建、山西、山东、辽宁、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13个省(市、区)未完成2019年初制定的财政收入增长目标,其中,北京、上海、山东等财政收入大省增速不到1%,均低于年初预期增速。

此外,吉林、重庆、黑龙江、西藏4省份财政收入则由增转降,同比分别下降10%、5.8%、1.6%、3.6%。综合来看,约有17省份2019年财政收入不及年初预期,占29个省份的近六成。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发现,有多个省份下调了2020年财政收入增长预期。作为财政大户的北京、上海,甚至很有默契地将2020年财政收入增速目标设定在0—1%之间。

专家指出,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经营更加困难,难免影响财政收入增长,从而加剧地方财政收支矛盾。

14.4%!天津增速为何第一?

天津的表现十分亮眼。2019年,天津市财政收入以14.4%的增速暂列第一位。

要知道,此前的2017年与2018年,天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两年下降,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310亿元、下降10.4%,2018年为2106亿元、下降8.8%。

天津市财政局2019年2月曾预计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为“降幅收窄至-6%左右”。此次公布的数据大幅高于此前预估,不仅一举扭转了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局面,而且增幅远远高于预期。这得记“地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功劳。

天津市财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天津非税收入776.1亿元,增长61.2%。对此,天津市财政局解释为:非税收入增幅较高,主要是天津市盘活变现政府资产,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混改,转让部分国有企业政府持有股权,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大幅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底,天津共13家市管企业完成混改,涉及资产4984亿元,涉及职工78730人,共引入社会资本447.50亿元,带动二级及以下混改企业480余户。

但是,由混改增加非税收入拉高了财政,这种增长显然不可持续。记者注意到,天津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仅定为“保持增长”。

此外,在实现了财政收入增长的诸多省份中,还有一些省份实现了财政超收(按照既定的财政收入计划,到某一时点,财政收入实际完成数高于应完成数),比如河北比年初6%的目标超出0.5%;广西比年初5%的目标超出1.4%;江西比年初4%目标超出0.8%;河南比年初7%目标超出0.3%;湖南比年初4%目标超出1.1%;海南比年初8%目标超出0.2%;贵州比年初2%目标超出0.3%等。

省级财力排名:广东最有钱!四省负增长

广东继续领跑,京沪增速不到1%

2019年财政收入前三强依然被广东、江苏和上海摘得。

2019年,广东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651.46亿元,比上年增长4.5%,成为全国财政最富的省份。不过,4.5%的增速低于年初6%-6.5%的预期增速。

同样是财政大户的江苏省,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802亿元,全国排名第二,比上年增长2%,也低于年初4.5%左右的预期。

不仅是广东和江苏两省,2019年财政短收(按照既定的财政收入计划,到某一时点,财政收入实际完成数低于应完成数)的省份有不少,如北京、上海、安徽、福建、山西、辽宁、山东、甘肃、陕西、青海等地均未完成年初设定的目标。

其中,北京、上海、山东等地财政大户的增速甚至不到1%。

2019年,北京市财政收入增速为0.5%。回看2018年,北京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785.9亿元,同比增长6.5%,2019年0.5%的增速与年初制定的4%预期目标相差了3.5个百分点。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主任张学诞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分析,2019年应该是北京历史上收支平衡最紧的一年,主要面对的是城市减量发展带来的财政收入增速逐年放缓的问题。“一方面,受减税降费政策影响明显加大,另一方面,在京央企及分支机构、金融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的迁移,也对北京市的产业发展、财政收入的格局产生影响。”

上海2019年财政收入为7165.1亿元,全国排名第三位,但是0.8%的增速与年初预计增长5%相差了4.2个百分点。

据上海市发改委报告,财政收入低增长态势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减税降费效应持续扩大、部分重点工业行业税收贡献下降等,今后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将加大。分行业来看,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税收增势较好,汽车、石化、钢铁等重点工业税收回落明显,房地产业保持低增长。

山东距离目标的差距更大。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增长0.6%,与年初制定的5%以上增长目标,相差了4.4个百分点。山东财政短收的主要原因也是减税降费。山东省财政厅表示,2019年为各类市场主体新增减税降费1500亿元以上。

除了一些省份“财政短收”,还有一些省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吉林、重庆、黑龙江、西藏等4地2019年财政收入由增转降,同比分别下降10%、5.8%、1.6%和3.6%。

以重庆为例,2019年重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5.8%,官方给出的解释同样是减税降费所致。

重庆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重庆市减税降费,税收下降了3.9%。重庆市去年的大规模减税涉及增值税等12个税种,占现行18个税种的2/3,再加上社会保险降费,去年重庆市减税降费700亿元左右。重庆市财政局测算,如果将减税因素还原回去,税收的增幅是6.6%,与经济发展是基本协调的。

专家:地方可能未考虑到中央减税降费的决心和力度

“减税降费,将公共财政资源让渡给市场主体,企业缴纳的税费少了,财政收入也会减少。”在张学诞看来,2019年多省份财政短收的主因是2019年3月全国召开两会以后出台的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所致。

2019年以来,一系列为企业减负的政策持续发力。2019年1月起实施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小微企业迎普惠性减税,4月起下调增值税税率,5月起降低社保费率,7月起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等。

“增值税改革是2019年减税降费‘主菜’。自2019年4月起下调增值税税率,将制造业等企业现行16%的税率降到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到9%,重点是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分析。

下调增值税税率以后,全国增值税收入相应减少。2019年国内增值税收入为62346亿元,仅比上年增加了800亿元;增长率只有1.3%,增幅比上年回落了7.8个百分点。

“由于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在2019年3月出台,而各省份制定的财政收入目标在更早的地方两会期间,尽管各地也能判断2019年制度性减费降费的大趋势,但是具体到底会怎么减、怎么降,地方是判断不了的。很多省份可能根本没有考虑到去年减税降费的力度会这么大,这也会导致不少省份不能如期实现年初的既定目标。”张学诞说。

随着2019年一系列力度大、内容实、范围广的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地实施,多地减税降费力度空前。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根据29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统计,广东2019年新增减税降费超3000亿元,属全国之最。其次是浙江为企业减负2280亿元,江苏2019年新增减税降费也超过2200亿元,山东全年为各类市场主体新增减免税费达到1500亿元以上。

从全国范围看,2019年全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2%,占全年财政收入规模超过10%。

汪德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减税降费是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从长期看,对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2019年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短期效果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是长期看,能够有效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10余省份下调2020年财政收入增速目标

在2019年财政收入增速不及预期、2020年将继续实施减税降费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至少有10个省份降低了2020年财政收入预期目标。比如,海南提出增长6.5%左右(2019年增长8.2%);广东提出增长4%(2019年增长4.5%);江西提出增长3.3%(2019年增长4.8%);广西提出增长5%(2019年增长6.4%)等。

此外,有5个省市提出的2020年财政收入目标跟去年基本一致。北京、上海和安徽均提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上年基本持平”;河北、新疆分别提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也与去年增速相同。

还有一些省份逆势提高了今年财政收入增速目标。比如,江苏提出增长2.5%左右(2019年增长2.0%);福建提出增长2.5%左右(2019年增长2%);辽宁提出增长2%左右(2019年增长1.4%);山东提出增长1%以上(2019年增长0.6%)。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河北、海南等3省份提出2020年财政收入增速在6%以上,尤其是河南,2020提出了财政收入增长7%的目标,目前在各省份中最高。也有一些省份,比如湖南、广东、广西、甘肃等预计2020年财政收入增速在4%-5%之间。

还有些省份提出2020年财政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比如,浙江提出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这一提法跟去年基本一样。2019年浙江GDP同比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也是6.8%。青海也提出2020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

汪德华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很多省份在制定今年目标的时候,更多的还是会考虑减税降费政策的持续性。在减税降费、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会根据地方实际情况,下调2020年财政收入增速预期,这样预算支出安排会更加准确,财政运行也会更有保障。

“要辩证看待减税降费的作用。去年减税降费范围和力度前所未有,虽然即期会减少一部分财政收入,但是从长远看能够促进和刺激经济发展,‘放水养鱼’、涵养税源、增加财政收入。”汪德华说。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月份全国和地方财政收入大跌。

3月24日,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232亿元,同比下降9.9%。2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21.4%。

地方财政收入跌幅也不小。公开数据显示,浙江2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28%,相对而言受疫情影响较小;上海下降11.81%,江苏下降16.17%,北京下降6.63%。江西下降12.7%,山西下降39.9%。而疫情重灾区湖北2月份财政收入仅为个位数(3.7亿元)。

张学诞认为,下一步要多措并举,缓解地方财政收入下滑问题。“主要是刺激经济发展。财政上要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是减税降费。这能使不同行业和群体的活力被有效激发,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后劲;二是增加财政投资,这样可能会使赤字加大。以前一直强调,赤字不能突破3%,去年赤字率是2.8%。今年我估计赤字率即使不超过3%,也会非常接近。”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