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首个受疫情冲击“倒下”的国家,出现了!阿根廷提出全面债务重组

2020-04-21 北晚新视觉

第一个受疫情冲击而“倒下”的国家出现了。

当地时间4月19日,阿根廷经济部长古斯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阿根廷处在“事实违约”状态,目前无力偿还债务,所以才会提出全面的债务重组。他在讲话中强调,阿根廷已经在已经在执行一项“假设没有外部信贷的计划”。

当地时间4月17日,阿根廷政府向阿根廷主权债券债权人提出债务置换方案。古斯曼当日指出,在给私人债券持有人的提案中,政府已经寻求“本金和利息扣除的最佳组合”,未来三年内阿根廷不会偿还任何债务,但在2023年会支付0.5%的息票。按照纽约法律,这笔息票相当于3亿美元 。

古斯曼强调称,“该提案被接受就解决了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我们认为是处在一个事实违约的状态,对此我们有一个计划, 那就是阿根廷不再接收外部贷款。这并不是说要停止接受,而是无法获得,我们也不认为会获得外部贷款。”

古斯曼指出,“在冠状病毒疫情的背景下,对阿根廷而言,基于梦想和幻想制定经济政策似乎是愚蠢的。必须根据现实情况进行。” 而阿根廷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债务在2023 年前无法偿还是事实,IMF已经了解这一点,他们发表的债务可持续性分析也反映出这一点。”

阿根廷政府4月15日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文件,拟发行516.52亿美元的新债券。

据古斯曼介绍,IMF认为阿根廷至少需要5年不偿付外债,才能恢复其外汇储备。与此同时,政府还在与IMF谈判一项新的协议,以偿还上届政府获得的440亿美元贷款。

根据阿根廷政府的债务重组提案,阿根廷在海外的债务共计662.38亿美元。

提案计划削减62%的债务利息,共379亿美元;减记债券本金36亿美元,即债务存量减少5.4%。宽限期为三年。新发债券从2023年开始支付息票,平均利率为0.5%,将逐步上升到可持续水平,但平均利率为2.33%,其中部分债券将从2022年开始支付息票。提案拟发行的十种新债券,其中五种以美元指定,五种以欧元指定,期限为10年到27年不等。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认为,阿根廷政府即将进行的大规模债务重组或导致投资者在主权债务上遭受重大损失 。

今年2月,IMF认定阿根廷的公共债务“不可持续”,需要通过债务重组,保持其公共债务可持续性。2018年,IMF与阿根廷政府签署了总额570亿美元的救助协议,在当时创下了IMF的救助记录。

IMF日前发布的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0年阿根廷经济将萎缩5.7%。在采取牺牲经济发展的“休克式”抗击新冠疫情政策下,阿根廷就业、出口、债务等一系列问题已经逐渐凸显,经济发展前景堪忧。

阿根廷号称国际资本市场的“违约之王”,在独立后共出现多次债务违约或重组。政府开支庞大、财政赤字激增以及大幅对外举债,是阿根廷屡次爆发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新冠肺炎疫情成为这一次压倒阿根廷的最后一根稻草。虽然阿根廷累计确诊数在南美洲并不靠前,但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国际资本大幅流出,阿根廷金融市场及比索汇率雪上加霜,外汇储备持续缩水,多种风险相互叠加最终将阿根廷再次推向破产边缘。

延伸阅读:仅三个月,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滑约6%,IMF如何定义这一危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4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接受了央视记者专访,进一步就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前景等热点话题进行了解读。

这3%的衰退并不仅仅是3%的衰退,因为在三个月之前IMF预测今年全球经济会有3.3%的增长,这意味着短短三个月,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滑了约6个百分点,IMF如何定义当下这一危机?

IMF首席经济学家 吉塔·戈皮纳特:这是在短短三个月里出现的非常急剧的反转,这种速度是史无前例的。所以像我之前提到的 ,这比大萧条时期还要糟糕。

在国际层面上,您觉得这次疫情会如何影响国际社会,比如说人们在关注产业链的破坏,您担心这一点吗?

IMF首席经济学家 吉塔·戈皮纳特:在全球供应链中,当一个国家的制造业被破坏,其他国家势必受到影响,这是这场危机的一部分。而IMF想要强调的一点是,各个国家应该停止限制关键医疗用品的出口,各国都在共同经历这一切,理当团结一些。同样重要的是,全球化进程不应出现倒退。

IMF首席经济学家 吉塔·戈皮纳特:中国的政策响应是强有力的、及时的、精准的,是正确的做法。一方面是防疫工作目前看起来效果良好,这有助于快速实现经济复苏;另一点是中国所采取的大量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中国有足够的财政空间进一步刺激经济复苏。所以我认为,2021年这两点能帮助中国快速恢复。

北晚评论:善用底线思维,才能有备无患

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对于已经基本阻断本土疫情传播的中国来说,如何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已成当务之急。为此中央要求: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打无准备之战,是疫情防控得出的宝贵经验,无疑也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不二法宝。

病毒在全球肆虐蔓延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已然超出很多人的意料。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疫情波及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疫情不可避免地冲击着各经济体和全球经济,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的主要预测机构纷纷下调2020年增长预期,表示全球经济2020年可能会出现负增长,衰退程度可能超过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无论是国际疫情形势还是世界经济形势,严峻程度不言而喻。就在中国解除武汉封城、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公众生活日益回归正轨的关口,来自境外疫情输入的冲击却不断加剧,有效防范境外疫情输入,与内防反弹一起,成为事关巩固和扩大抗疫成果必须打好的新战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更为严峻的,是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和政客并没有把各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最高位置,也无视其在稳定世界经济上所应肩负的国际责任,疫情控制不力、经济发展乏力,丝毫看不到短期内出现决定性转折的迹象。

应对外部变化,关键看内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更不可偏废。外部环境瞬息万变,不可控因素增多,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坚持底线思维,就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抓紧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也正是坚持底线思维,北京保持一级响应机制防控疫情,国务院建议影院等密闭式娱乐场所暂不开业,把疫情防控网扎得更密更牢,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两个多月的战疫已经证明,中国人民具有同心同德、步调一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备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精气神和战斗力,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坚持底线思维,打有准备之战,必定踏平坎坷成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