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7 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记者 陈欣):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北京时间4月27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281万例,中国以外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272万例。为防范疫情,许多国家采取了加强出入境管控、严格隔离等防疫政策措施。国际航班大幅缩减,一些国家与外界断航。
一个段子在海外华人、留学生圈中颇为流行:新冠疫情阻击战,中国打上半场,外国打下半场,海外华人、留学生打满全场。段子的背后,多少透露出无奈和心酸。身处疫情风暴中,有人踏上了回国的路途,而更多的人选择继续“留守”。他们的真实境遇如何?疫情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在当地,戴口罩真的会被歧视吗?
“根本没有人会在意你戴不戴口罩”
今年1月初,韩绪在瑞士日内瓦开始了为期半年的联合国实习工作,按照原本的计划,他还要利用这段时间游遍欧洲。可没想到,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一切都成了泡影。
在韩绪的印象里,情况似乎是在2月22日开始急转直下的。
正在米兰过周末的他偶然在新闻中看到意大利确诊人数激增,并首次出现死亡病例,便决定连夜买车票回瑞士,“当时车票就很难买了,我们只能抢到第二天晚上的票。”
回程的车上,50个座位基本都满了,几乎人人都戴上了口罩。两个月来,韩绪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
紧张的气氛在抵达瑞士境内时被瓦解,全车人没有接受任何检测就顺利入境回家了,“当时隐约感觉瑞士有点危险”,韩绪告诉央视网记者,“瑞士紧邻意大利疫情最严重的北部地区,两国的经济文化交往极其频繁。”
2月25日,一位从意大利米兰返回瑞士铁辛州(与意大利接壤)的七十岁老人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瑞士新冠肺炎疫情由此开启。
随后的日子里,感染人数不断增加,疫情迅速蔓延至瑞士全境。
起初,韩绪也考虑过回国,但想到途中有很多未知的不安全因素,还是决定留在当地居家隔离。让他感到庆幸的是,瑞士政府的抗疫举措也在随着疫情发展而升级。
3月16日,瑞士政府历史上首次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军队随之出动,在街头进行巡逻管控。瑞士国防部长曾表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动员”。“从来没想到有一天,我会在瑞士见证历史。”
韩绪发现,瑞士人终于开始紧张起来了,街头的行人明显减少,戴口罩的人也多了。此前,街上很少有人戴口罩,偶尔有几个戴口罩的也都是亚洲面孔。
韩绪也曾在上下班途中戴过口罩,车厢里,虽然只有他一个人戴着口罩,却并没有遭到异样的目光,也没有人会刻意和他保持“安全距离”。韩绪称,这跟他在网络上看到的“欧洲华人戴口罩遭歧视”的新闻不尽相同,“根本没有人会在意你戴不戴口罩。”
韩绪观察到,周围居民生活受到的影响较小。“刚刚封城时,当地超市曾出现抢购卫生纸的状况,但第二天就补齐了。封城前售罄的口罩和消毒液现在也都可以买到了。”
超市里,物资供应充足,但仍有工作人员未佩戴口罩(受访者供图)
“瑞士人普遍对自己国家的医疗体系、科研体系充满自信”,韩绪对央视网记者说道,“所以这里并没有发生恐慌。”
“还是有很多人上街,或者外出烧烤”
为了完成只剩一年的研究生学业,2月初,王然从国内飞回俄罗斯沃罗涅日市。让他没想到的是,2月18日,俄罗斯政府就发布消息,自莫斯科时间2月20日零时起,俄方临时禁止持工作、私人访问、学习和旅游签证的中国公民入境。
“俄罗斯人做事比较简单直接,实行这样的措施也算情理之中。”王然称,“对于无法按时返校的留学生,学校也采取了远程网络教学,所以课程上影响不大。”
“只是没想到前期俄罗斯关闭了口岸,防住了中国,后期却没能防得住欧洲。”王然感叹道。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从4月6日开始,莫斯科的疫情就开始恶化,肺炎重症患者快速增加,从每日数百人被送往医院治疗,增加至1300多人。
4月17日,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表示,“现在俄罗斯的疫情不仅仅是汹涌,而是有点凶险。”
为此,俄罗斯近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呼吁居民严格执行居家隔离。
相较于疫情严峻的发展形势以及政府的强硬措施,王然发现,当地民众却是真的“心大”。
“就我所在的沃罗涅日市而言,人们虽然已经开始带薪休假,学校也都停课了,但还是有很多人上街或者外出烧烤,街上基本也只有一半人戴口罩吧。”
王然的口罩和防护物资还算充足,除了从国内带来的一部分,国内的爱心企业也捐赠了一些,之前收到消息,中国大使馆也即将派发健康包,这都让身处异国他乡的他觉得踏实了不少,“真的感觉到祖国就在自己的身后”。
“担心戴口罩出门被‘另眼相待’,我选择贵一倍的网购”
3月9日,雨欣所在的美国北达科他州出现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第二天上午,正在上课的她接到学校的通知邮件:3月16日—3月20日春假结束后,学校的全部课程均改为网课。
在邮件中,学校除了要求进入办公楼必须要戴口罩,也建议大家去超市时戴上口罩。“这是我第一次在当地被建议‘戴口罩’”。雨欣告诉央视网记者,“在我周围,美国人都不戴口罩,一些美国人对‘戴口罩’好像也是有看法的。”
开启长时间居家模式,就需要采购大量生活物资。最初,由于担心戴口罩出门会被另眼相待,雨欣把去超市购物改成了网购,网上物资虽然充足,但从下单到收到所购物品一般需要3-5天,再加上送货费和小费,有时候价格比自己去超市贵了将近一倍。
随着确诊人数的不断攀升,4月11日,美国50个州全部进入了重灾状态。虽然北达科他州的确诊数在全美一直排在倒数,但街上终于能看到戴着口罩的美国人,“现在终于可以放心戴着口罩去超市购物了。”雨欣说道。
4月19日,雨欣收到大使馆发放的健康包,她第一时间拍照发朋友圈:“难以想象祖国发给全球几乎每个留学生这样一份健康包,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并且效率还如此之高。感觉今天又被重新注入了一股力量。”(受访者供图)
从两个月前忙着担心国内的家人,到如今忙着担心自己和身边的朋友,让雨欣感触最深的是,“身处不同的时区,确实会出现信息传播不对等的情况。”
“国内疫情发生以来,各种政府和民间的努力,在美国的一些社交平台中,似乎并没有被很大程度上还原。”雨欣称,她很少能看到国内各地援助武汉的医务人员在返回时受到最高礼遇的视频片段,相反,却总是看到一些对中国疫情的谣言和谩骂。
而就国内对美国的疫情报道,也大多集中在疫情最严重的几个州。一些声音指责美国政府应对疫情不力,华人也似乎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从我接触过的美国人来看,还是比较友好的,至少从表面上没有发现他们对我们的态度有哪些明显变化。”
除此之外,在雨欣所在的城市,餐厅已不再接受堂食,民众需要提前在网上订餐,然后到餐厅指定的位置自行取餐,整个过程不会和店员发生任何肢体接触。而在一些超市,收银员和顾客之间也设置了隔离装置。
“并非所有美国人都对疫情满不在乎。”雨欣告诉央视网记者。
“等待,似乎成了我们最常做的事情”
在与美国相邻的加拿大,身处温哥华的贾岩最大的感受是,办事情越来越难了。
“比如说有人需要办理学生签证,但因为疫情政府工作效率下降,就导致有些人可能上不了学。”
“更让我理解不了的是,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医疗系统居然这么容易就瘫痪了。”
贾岩告诉记者,一个同事的母亲身患癌症,原本是要在今年三月底做手术的,然而因为疫情,医院把手术推迟了,到现在也确定不了手术日期,只能每天在家休息做化疗。
另一个得鼻窦炎的同事原本也是要手术的,现在被拖到了六月份,“鼻窦炎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失明,但是没办法,现在也只能等待。”
除了病人等待手术,许多普通人也在等待着物资的充足供应。3月17日,仍处于隔离期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向全体加拿大国民宣布加拿大将采取“封国”措施。此后的几天里,超市的货架上的米、面,厨房用的吸水纸、厕纸也被抢购一空,“一直等到4月中旬,我才买到这些物品。”
4月24日,温哥华一家华人超市内货物已供应充足,超市门口也有工作人员测温(受访者供图)
更出乎贾岩意料的是,任天堂的Switch游戏机也断货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补到货。”
“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生活会这样被打乱,而等待竟成了我们最常做的事情。”贾岩说道。(应受访者要求,王然、贾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