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7 观察者网
作为今年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首个线下举办的国家级工业展会,以“智能、互联——赋能产业新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9月15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正式开幕。
开幕式后,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主办,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承办的全球制造业产业链高质量合作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工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出席论坛并致辞。
辛国斌表示,在过去的8个多月时间里,我国企业同世界各国企业一道,共同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了艰苦努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调动各方力量,推动实现医疗物资供应从“紧缺”到“紧平衡”再到“应配尽配”,国际合作从紧急海外采购到积极开展对外援助和商业出口的巨大转变。同时,坚持“以大带小、上下联动、内外贸协同”,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保持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经过艰苦努力,我国率先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条战线上赢得主动,也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信心和动力。
辛国斌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带来巨大风险和挑战。但也要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产业变革创新和开放合作的潮流滚滚向前、不可阻挡。
吴清表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根基所在,制造业的国际产业链合作是全球经济加快复苏的重要动力。
吴清指出,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是全国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承载区和集聚区。当前上海已经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全力实施新的三项重大任务,全面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加快推进中心建设。在全球经济放缓大背景下,上海经济也表现出强劲的韧性,成为跨国公司产业链布局的首选地位。我们已经连续10个季度,制造业投资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今年上半年在一型的增长这种情况下,制造业投资仍然保持了20%的增长率,实到外资增长5.4%。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经增加到730家,外资研发中心增加到466家,这些都充分证明了上海依然是全球投资的热点。
吴清说,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使命、新要求,上海正在深入研究制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上海品牌为标准,以全国市场为承载,全球开放作为基石,加快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迈进,打造辐射全国服务全球的高端制造业基地。
“中国能制造工程机械全品类零部件”
“制造业是吃苦耐劳的民族干的,要干好非常辛苦。”9月15日,广西柳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光安在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下称:工博会)上说。
当天,他在题为《管中窥豹,制造业发展之浅见》的主题演讲中提到,一份来自德勤和美国竞争力委员会的报告——《2016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认为,除成本优势外,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在人才、研发创新等软实力方面仍然处于劣势。
该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在成本竞争力方面,中国企业正面临来自‘强力五国’(马来西亚、印度、泰国、印尼和越南)崛起的挑战;在技术创新等软实力和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方面,中国制造业与传统制造强国(美国、德国、日本)可能进一步拉开距离。”
事实上,根据他的观察,受疫情影响,中美贸易摩擦和逆全球化的演变是必然趋势,向更低成本的国家和新市场转移不可避免。不过,转移的成本高昂,时间漫长,且转移带来的市场竞争力变化不可避免。
“巨大的市场产生巨大的收益,中国是全球工业品最大需求国,也即将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品需求国。”他提到。
基于这样的背景,曾光安提出包括传统制造业与新能源、5G等新技术产业链并行融合发展,深度改革开放提升制造业可持续竞争力,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制造业国际化进程,共同打造“中国+东盟”制造业生态圈等在内的四点建议。
据他介绍,整个工程机械零部件分为15大品类,这15大品类在中国都能制造。不过,虽然中国实现了从中低端到高端的覆盖,但在大型设备动力、传动、液压、电子控制等零部件系统上,中国还存在短板。
相比之下,欧美日则霸占了高端产品。
进一步,在他看来,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面已取得显著成就,尤其在包括新能源、5G等领域,中国很有可能建立领先。
曾光安举例称,去年,应用5G技术,在北京遥控在广西柳州的工程机械设备;而在电动化领域,中国在锂电池技术的应用,以及从电池到电机、电控上,中国发展速度也比欧美快。
因此,他认为,在新技术的加持下,中国完全可以建立自己的产业链新模式。
“工信部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倡导‘两化融合’(观察者网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因此,有政府的支持,还有中国大量的优秀企业探索和创新,我认为中国制造业一定能够在全球打造厚实的基础。”曾光安坦言。
“我们看到了中企出海的意愿”
作为专注服务中国资本跨境并购的综合型投行,易界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冯林在高峰论坛间隙接受了观察者网采访。
在他看来,中国企业出海的意愿很高,一方面,中国和欧洲的互补性很强,中欧在工业、数字、医疗等领域有着比较强的合作机会;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在东南亚的机会也很大。
对于东南亚,冯林指出,首先,中国的产业链毕竟要往上走,变得更加高端;其次,东南亚在制造上的工艺、精细化程度上跟中国相比差距还很大。
因此,他认为:“虽然会有制造业迁移发生,但有多快,哪些可以迁移还存在一个反复平衡的过程。”
来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