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成中代表:建议切实维护以“小哥”群体为代表的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权益

2021-03-05 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张洽棠

近年来,我国线上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为拉动内需和相关产业发展、消费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线上购物、网上外卖等新消费模式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强势增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4.8%,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8.7个百分点,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9%;由此拉动快递业务量大幅增长,全国累计完成833.6亿件,比上年增长31.2%。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工商联副主席、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线上经济的巨大成就,固然与相关软硬件企业的努力密不可分,但真正把消费从虚拟空间带到现实空间,把商品送进千家万户的,是总规模近千万人的快递员、外卖员,广大群众亲切地将他们称为“小哥”。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大批“小哥”坚守在工作一线,为防疫物资、生活物资的配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没有他们,像我国这么大规模的居家隔离恐怕难以实现,人们即便愿意配合待在家中也难以维持基本生活。正是为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表彰,都有荣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小哥”代表,他们当之无愧。

但贡献和荣誉,难掩“小哥”们长期以来的辛酸。在这么庞大的劳动者群体中,享有完善的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者是少数,层层外包甚至“零工”反而是常态。具体而言,“小哥”群体的用工形式主要有三类:一是雇员制,即“小哥”与所服务的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作为企业的正式雇员,实行工资制或无底薪工资制,这种情况较少。二是外包制,即“小哥”与所服务企业的加盟商、分包商等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有的存在层层转包的现象。三是众包制,即“小哥”没有任何劳动或劳务关系,以“零工”形式接单,干一单挣一单的钱。

上述三种用工形式,导致“小哥”群体所能享受到的劳动权益保护力度逐层递减。加之企业对“小哥”工作的时效要求不断提高,导致职业风险日益加大。

事实上,新经济形态带来的劳动权益保障法规滞后并不是我国独有的问题。2020年,美国加州的AB5法案生效,要求优步等企业将从事零工经济的劳工列为受雇员工。但该法案施行不到一年,就在相关企业游说下被新的“22号提案”推翻,作为代价,优步等企业主动推出了针对加州零工的最低收入和医保政策。

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国外经验,短时间内要把所有“小哥”都纳为企业雇员不切实际。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都提出,要抓紧研究完善平台企业用工和灵活就业等从业人员社保政策,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积极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引导更多平台从业人员参保。

为加快职业伤害保障政策出台,切实维护以“小哥”群体为代表的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权益,胡成中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社会保障、工会等部门和组织要深入调研。了解“小哥”群体的生存状态和实际需求,摸清行业内目前存在的用工形式和各自的问题症结,在设计政策的时候优先尊重劳动者的诉求和自主选择权(比如有的异地打工者确实不愿意参加社保),同时兼顾行业的承受能力。如发现企业利用现有政策法规漏洞甩包袱、逃避责任的,要通过新政策及时打上“补丁”。

二是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在社保够不着、职业伤害保障政策体系难以短时间出台和全面覆盖的情况下,主管部门可以考虑出台过渡性政策,为灵活用工人员设定最起码的商业险保障线,一律由其所服务的企业、平台出资购买。

三是劳动主管部门要精准服务。在相关政策出台后,可以针对“小哥”等灵活就业群体开展专项宣教、维权行动,让他们知道自己应享有的权益,同时提供简便的投诉、举报渠道,切实维护好他们的合法劳动权益。

四是立法机关要组织前瞻研究。要呼应社会期待,广泛听取民意,聚合立法、司法、执法以及专家学者等各方智慧,适时修订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不断适应经济形态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构建更为完善和有力的权益保护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