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潘利国:进一步建立完善社会公益事业相关政策措施 更好保障改善民生

2021-03-08 中国发展网 杨虹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杨虹 汪险峰报道  刚刚出炉的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注重解民忧、纾民困,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对此,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纷纷提出建议。辽宁省沈阳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全国人大代表潘利国结合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提出了以下建议: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同时,建议进一步建立完善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加快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潘利国代表认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民生保障制度和社会治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乐善好施、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践行公益、传递爱心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现代公益慈善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在扶贫济困、扶老救孤、助残优抚、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灾害救助及其他公益事业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尽管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但各地区仍有一些困境人群,生活还面临很多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比如,低保对象、低收入群体、贫困残疾人、遭遇临时性困难的群众等。这些困难群体,在政府提供基本保障的同时,还需要充分发挥各类公益慈善组织的作用,形成公益慈善事业与社会救助的有效衔接。

潘利国代表介绍说,为了更好地拓展和畅通企业及社会各界人士奉献“爱心”的渠道,使困难群体得到有效的帮助,实现“爱心奉献”与困难群体救助的精准衔接,进一步织密、筑牢社会保障网络,让人民群众共享振兴发展成果。去年,辽宁省沈阳市结合办理代表建议,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推动、政府的引导扶持、全社会积极参与下,积极推动“沈阳爱心广场”建设,搭建了“行动指导委员会—公益基金会—服务中心—爱心平台”四个层次的组织架构。成立至今,仅3个多月时间,沈阳爱心广场公益基金会接收社会公益组织、爱心企业及爱心人士捐赠资金281万元、物资价值263.69万元。今年春节前后,已向全市8290户低保户困难家庭捐赠了每份约330元的春节“爱心大礼包”,还为社会福利院的老人和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准备了春节礼物。下一步,将着力打造成为线上线下综合爱心服务平台和公益众筹救助的新模式。

在推进“沈阳爱心广场”建设的过程中,潘利国代表感到了发展公益慈善事业,还有一些共性问题需要从政策上予以明确支持。比如,税收优惠、购买服务、费用减免、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不够明确,相关配套法规不健全。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对公益慈善组织的税收减免,加快健全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充分发挥公益慈善事业对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支撑作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困境人群感受爱心和温暖,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