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9 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朱向羽 记者梁喜俊 潘晓娟报道
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阿拉坦仓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采访时,建议大力支持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研究生教育,推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以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阿拉坦仓阿拉坦仓 内蒙古师范大学/供图
面对区域教育的差距问题,提高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首先要提高民族地区教师教育质量。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政策文件,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和教师教育实现了长足发展,但是与民族地区师范院校的特殊使命和现实需要相比,还存在着“对口支援”不够平衡,高层次师资培养亟需加强,师范院校“双一流”建设水平较低等问题。
对此,阿拉坦仓建议:一是统筹推进东部高水平师范院校对民族地区师范院校的全面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在北大的帮助下,实现了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等零的突破;青海大学在清华派任的三任校长的领导下,新增了农科类、工科类硕士点,有了博士点。建议国家做好统筹规划,全面加强对民族地区师范院校的帮扶。二是落实教育博士授予单位及授权点向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倾斜政策。建议统筹考虑国家需求、地区差异、培养条件、培养质量等因素,在教育博士授予方面向西部师范院校尤其是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倾斜,提高民族地区师范院校高层次师资培养能力。三是加大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双一流”建设支持力度。建议在资源配置、高水平人才引进、国家一流专业、一流课程、“新工科”、“新文科”四新建设、“质量工程”建设及教学成果奖申报项目中向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倾斜,打牢民族地区师范院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基础,提升民族地区师范院校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方面,弥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短板,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少数民族地区受资源、环境等因素制约,引进高层次人才难度较大,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能力也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全区有研究生培养高校12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高校仅有6所,全区近三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仅为339人、376人和443人,在研究生招生规模中占比仅为3.4%、3.7%和4.4%。就博士研究生的需求来说,以对学历要求较高的高校为例,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也相对偏低。
对此,阿拉坦仓建议:一是从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的战略布局出发,立足少数民族地区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在综合考虑国家需求和地区差异的基础上,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的支持和倾斜力度,有目的、有意识地超前布局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特别在博士学位点设置上向符合规划、办学条件和质量有保障的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倾斜。二是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教育部等五部委《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着重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类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在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授予单位及授权点向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倾斜。
一个国家的教育强则综合国力强,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类院校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实力,充分发挥师范教育母机作用,为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大量高素质优秀师资,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