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赵治海:支持谷子饲用转化 助力国家粮食安全

2021-03-15 中国发展网 张晓凤 成静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张晓凤 记者成静报道 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夯实粮食生产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但是我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缺乏,都对粮食增产带来困难。有没有一种作物可以大面积为国家增产粮食?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农业现代产业体系岗位专家、河北省杂交谷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家口市农科院首席专家赵治海认为,答案是“有”,那就是谷子。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赵治海提出的建议是支持谷子饲用转化,助力国家粮食安全。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对赵治海进行了专访。

谈起谷子,赵治海如数家珍:谷子又名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米。它起源于我国,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小米营养均衡,含有多种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及钙、磷、铁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自古以来,小米就有药用的先例,《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都有记载。中医学认为,小米味甘、微寒、无毒,入肾、脾、胃经,具有和中、益肾、除热、解毒、养阴、壮阳、消肿等功能,主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等症。此外,还有健胃消食、降脂降压、滋阴养血、调节睡眠、延缓衰老等功效。

赵治海告诉记者,谷子具有耐旱、耐瘠薄的优点,适合中国北方种植,生产与生态相协调,至今已有8000年的栽培史,历史上是五谷之一,种植面积最高时可达1.49亿亩,仅次于水稻和小麦。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由于水利条件和化肥的投入使用,使得玉米和小麦等高消耗高产量作物面积显著增加,导致谷子种植面积下降。但是,其抗旱节水、耐瘠薄低投入、营养平衡、粮饲兼用等特点仍不可代替。古人用“陈芝麻烂谷子”比喻陈年旧事。因为谷子颖壳紧密,可使谷子贮藏几十年不坏,是优良的战备物资,在历史上就是重要的军粮。而且,谷子极为适合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在中国北方有2亿亩的种植潜力。特别是,目前杂交谷子的研究成功,更让谷子成为了旱地粮食高产稳产作物。亩产可以达到400-600公斤。在300-400毫米降水地区,还可以增产100公斤。

但是,赵治海说,问题是,谷子可以种植2亿亩,但是每年消费只维持在1000万亩左右。因此目前谷子需要开发新的消费途径。赵治海告诉记者,谷草,尤其是青谷草,是我国的重要饲草资源。古人常说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的就是谷草,在现代,更是马、驴、骡等单胃动物的主要饲草。研究表明,谷草和其他禾本科草混合可提高牛羊的抗病性。用谷草饲养的牛羊,其肉质更好,口味更佳。因此,通过谷子转化为肉蛋奶,减少主食的消耗,也是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

据赵治海介绍,2020年春节前后,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对于世界各国农业生产和进出口贸易都造成巨大冲击。根据海关的数据,我国豆粕价格从2019年12月31日的2900元/吨上涨至2020年3月底的3300元/吨左右,牧草价格上涨尤为明显,进口苜蓿和燕麦草涨幅均在400元/吨左右,且进口牧草供不应求,国产牧草价格也水涨船高,可以做饲草的秸秆价格也大幅度提升,畜牧业生产随之受到冲击。

而饲草料成本占据奶牛养殖成本的60-70%。我国牧场,特别是大型牧场,对于进口牧草高度依赖。2019年,我国进口干草159.74万吨(其中美国进口苜蓿占74.81%),同比下降4.78%,但进口金额却上涨3.8%。2020年一季度,受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进口牧草价格总体仍处在上升趋势。另外,我国牧草种子进口已经连续快速增长多年,2017年一年的同比增长速度就超过70%。

“调研发现,国内牧草种植企业,对于进口草种的信赖程度也高于国产牧草的草种,这对我国草业威胁更深更隐蔽。”赵治海说,要解决此问题,需要深挖自身资源。综合考虑新疆、内蒙自治区水资源短缺和土壤相对瘠薄的现实情况,不适合发展需水量大的苜蓿等牧草,而“张杂谷”牧草耐贫瘠,抗干旱,既能保障节水绿色发展,又能因地制宜,降本增效,是从根本上拉动本地牧草种植业,是构建西北地区畜牧业生产安全壁垒的有力抓手。

据赵治海介绍,“张杂谷”牧草立足于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两方面,经大量实践证明是高产抗旱粮饲兼用作物。2016年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李胜利的试验和大量实践证实,饲喂“张杂谷”牧草可显著提高奶牛机体健康状况,减少抗生素使用,提高养殖效益。牛粪处理得到的沼液还是“张杂谷”牧草种植的优质底肥,可使“张杂谷”牧草获得更大产量。

“‘张杂谷’牧草是我国自有知识产权,享誉世界的高产作物。可以利用旱地、盐碱地种植,在畜牧业振兴大业中贡献出新的力量。经过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张杂谷’可以在土壤含盐量千分之五的土壤上种植。这可以有效利用我国大量的轻盐碱地种植‘张杂谷’及谷草。”赵治海介绍说,由于我国北方严重缺水,为了保护宝贵的不可再生的地下水资源,多地都出台了严格限制开采地下水资源政策。特别是新疆,压减地下水的力度非常大,导致大面积土地退耕。新疆和硕县2018年以来全县地下水超采区压减水量2204.2万立方米;实施高效节水面积5万亩;退减灌溉面积2.72万亩,2020年和硕县曲惠镇的国有土地每亩供水量只有138方,这样2/3土地需要休耕。而“张杂谷”在轻盐碱地上,只要30立方米的水就可以保出苗。出苗后,利用盐碱地的浅层地下水就可以正常生长。即增加种植面积,又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优质饲草饲料,这为“张杂谷”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赵治海对发展“张杂谷”提出了三条建议:

一是支持和鼓励新疆、内蒙自治区边区发展“张杂谷”干草种植基地50万亩(可获得30-50万吨干草/年,满足50-80万头牛单位禾本科牧草需求),利用旱地和倒茬地解决本地干草供给;支持和鼓励水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利用流域治理等项目发展旱作青贮“张杂谷”牧草种植面积100万亩(可提供250-400万吨青贮牧草,折合干草约60-100万吨,满足80-130万头牛单位牧草需求),利用已经发展成熟的短周期中性生物发酵技术补充新疆、内蒙自治区边区的牧草供给缺口。

“现在,优质牧草种植面积短缺。对此,希望国家支持企业利用轻盐碱地和各种倒茬地在新疆、内蒙自治区边区建立全国首批可视化牧草种植加工基地,通过实况监控技术和投入品追溯方案对于本地 “张杂谷”牧草的种植、加工、农药施用和化肥施用等步骤进行全程掌握,从种植源头进行饲草质量精确把控。同时希望政府能支持建档立卡备案明确的贫困户入股牧草种植项目,助力扶贫工作和草牧业共同发展。”赵治海说。

二是建议调动整合国家和省级奶业振兴等涉及种植业和畜牧业的资金,用于多层次支持“张杂谷”牧草产业链条中各环节,具体包括国产饲草种子研发、饲草种植加工设备的购置、饲草加工基地建设、视频系统建设以及 “张杂谷”牧草等牧草的销售和使用。

三是鼓励自主研发研发,经营并销售“张杂谷”牧草等国产牧草种子、促进牧草产业从种源上实现国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