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精诚厚德 初心如兰——记原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香港新宝德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宇新

2021-06-30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生命给人只有一次,不能重来,人的一生应有所为,有所不为,生命之义不在于他拥有的财富多少、权位高低,而在于他是否为社会创造了价值,是否有一种报效祖国、回馈社会、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这是将“人生之义贵在奉献”作为最高境界,原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香港新宝德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宇新的人生感悟。

刘宇新

刘宇新

他的生命是一团火,发着光和热。他的生命是活澈的水,奔腾不息。

居港50年如一日,刘宇新连任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及第二、三、四、五届的选举委员会成员,其爱国、爱港、爱乡的行为深受有关地方党政部门信任和社会好评,亦得到国家层面的肯定。

他曾应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60周年国庆,并应邀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观礼;他以香港特别行政区首届推选委员身份,出席见证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性时刻;并被特邀出席深圳经济特区10周年、20周年和30周年庆典活动。

他是广东改革开放以来较早到内地投资设厂的“排头兵”,全程参与了祖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进程,曾荣获广东省颁发的“为广东经济和社会作出突出贡献奖”“南粤慈善之星”“粤港澳捐资公益事业先驱人物”等荣誉;获得广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敢为人先”荣誉,并被评为“海外三胞回乡捐资教育事业先驱”;荣获侨办颁发的“热爱祖国造福桑梓”奖……

艰苦创业  百炼成钢

捧着厚厚的“荣誉簿”,年届古稀的香港著名实业家、社会活动家刘宇新回忆创业初期的情形感慨良多。

20世纪60年代赴港谋生的他饱经苦困,没有亲人依靠,没有朋友帮助,几经辗转才找到一份收入仅能糊口的工作。为了省下一角钱的乘车费买面包充饥,他曾每天早晚步行到远离住地一个半小时的工厂上班,晚上还经常用盐巴拌饭填饱肚子,住的地方也仅是月租2.5元的通道床位。

回顾艰难挣扎求生的岁月,他动情地说:“正是那段难忘岁月,练就了我强健的体魄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此后,刘宇新在电子厂打拼多年,凭借过人的胆识和锐意勇气,在一次偶然机遇中开创了电子工厂的小本生意。20世纪70年代,30岁出头的刘宇新凭借灵敏的市场触角和创意,开始通过日本技术制作造型可爱精美的熊猫型收音机。这款熊猫型收音机在海外推出后风行多年,为刘宇新的公司带来相当可观的利润,公司因此也由最初十多人的“小厂”发展成上千员工的新宝德电子企业,成为行业中的佳话。

捐资助教  兴学育人

刘宇新祖籍潮汕,孤儿出身,童年时两度被贩卖,最后由养母吴氏收养长大的刘宇新,早就认定祖国是自己的母亲。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刘宇新得知家乡百废待举,凭着热爱祖国之心和浓浓的桑梓之情,他决定回报培育他成长的母校兴宁坭陂中学。

为响应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号召,助力“科教兴国”,当时身家只有几百万港元的他,给家乡母校去信,表示自己旅居海外不能直接参加祖国“四化”建设,但对祖国、家乡特别是培育自己成长的母校有着深厚感情,愿为母校改建献出片瓦之力,捐出100万港元,资助母校兴建一幢三层高的“科学大楼”。

1978 年,刘宇新捐资母校坭陂中学兴建“科学大楼”。

1978 年,刘宇新捐资母校坭陂中学兴建“科学大楼”。

接着,他又为母校兴建图书馆、校门、教工宿舍、教学大楼、读书亭,重铺校道等。除了母校坭陂中学和黄垌小学外,刘宇新还捐助了广州、深圳和北京等地,特别是家乡梅州、兴宁的数十所大、中、小学,以及培训中心、图书馆、幼儿园等。

为了帮助梅州创办嘉应大学,20世纪80年代中期,事业刚刚起步的他,即与曾宪梓先生及其他旅外乡贤一起资助嘉应大学建设,并独资兴建了“宇新办公楼”“教授楼”“教工活动中心”“幼儿园”,设立“青年教师进修基金”,捐资支持筹集嘉应大学教育基金,并捐资新建“嘉应学院门楼”等。

1978 年,刘宇新主持“科学大楼”启用仪式。

1978 年,刘宇新主持“科学大楼”启用仪式。

此外,刘宇新从1987年起,20年如一日支援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事业发展,支持新建学院图书馆、增添医疗设备等。并从1993年起设立“刘宇新奖教奖学基金”,后还为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新校区捐建“宇新办公楼”,同期还设立了“南粤优秀幼儿教师刘宇新奖”“嘉应大学青年教师进修基金”和“深圳外国语学校刘宇新奖教奖学基金”,激励老师爱岗敬业。1978年,刘宇新捐资母校坭陂中学兴建“科学大楼”。

1992 年,刘宇新捐资成立广东省“南粤优秀幼儿教师刘宇新基金奖”。

1992 年,刘宇新捐资成立广东省“南粤优秀幼儿教师刘宇新基金奖”。

乐善好施  厚德流光

虽然饱经沧桑,但刘宇新赤诚的爱国心始终不变,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竭尽所能报效祖国、回报家乡,不曾停歇。

为了改善家乡的医疗卫生条件,刘宇新捐建了兴宁人民医院,命名为“华招楼”。同时还独资兴建了“兴宁市庭芳医院”和五华横陂医院“宇新门诊楼”,并为此捐赠了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包括B型超声波及胃纤镜等。

为了振兴梅州的体育事业,刘宇新出资修建办公大楼,帮助兴建足球运动中心,成立足球运动学校,并捐建兴宁万人看台体育场和改建五华体育场,在该市连续多年举办了“宇新杯”足球比赛。为了促进文化振兴,他捐建了梅州市和丰顺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宇新楼”、梅州市华侨博物馆、梅县剑英公园门楼、兴宁市图书馆、电视发射台、广播电视发射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松柏园”、兴宁文化公园华侨博物馆、文苑楼等,还资助拍摄了大型系列片《客家人》。

为了让家乡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刘宇新独资捐建了兴宁市老干部松柏园活动中心,还为黄垌村建立“老人活动中心”,让退休回乡居住的职工干部“老有所养”。为了改善梅城交通,他与其他旅外乡贤一起募捐筹集资金,帮助梅州市政府架通了“嘉应大桥”和“剑英大桥”,以及家乡的许多乡道桥梁等。

刘宇新的乐善好施,家乡父老有口皆碑。1980年,他捐款为家乡黄垌小村铺好了新路,慷慨出资架起高压电线,让乡亲们用上电灯。

刘宇新对培育他成长的老师也一往情深,20世纪80年代初,就自行出资邀请老师分批前往全国十大城市及名胜地旅游35天,并分批赴港考察,远行的老师们深受感动。

回乡投资  故土焕新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神州大地展开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故事”。号角吹响,唤醒了华夏儿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符合亿万人民的心愿。

彼时的香港正面临劳工荒、土地租金上涨、成本增加、经营日益困难的处境,作为新宝德公司“一把手”的刘宇新见此情形,于1979年5月与梅州电子厂兴宁无线电厂成功签订来料加工合同,成为广东改革开放后进入内地投资设厂的“先遣队”。

中央决定广东、福建先“行”一步,设立深圳、汕头、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引资招商,同时为搞活经济提出“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料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的政策。

当时香港经深圳到梅州有500多公里,以当年的交通道路情况,需14~15个小时,条件之劣可想而知。有人问:“为什么新宝德要舍弃近处只有2~3小时路程的深圳、东莞,甚至珠三角,而跑到交通不便远离香港15小时车程的穷乡僻壤去投资?”他的回答是,“为了支持家乡建设,为贫困山区献出一份力量。”

刘宇新念念不忘故土,家乡的落后面貌让他日夜难眠。通过回乡投资,一方面,可以让落后的山区工厂、干部职工能早日接触到引进的生产设备、学习先进管理技能;另一方面,可帮助山区的家乡增加就业机会。“一切辛苦是值得的,少赚点钱罢了,能让自己心安理得。”

同时,刘宇新和其他港商一起,与兴宁合作兴建兴宁棉纺厂,大力发展兴宁传统工业,后又向兴宁公益事业无偿捐献近百万元,其义举赢得兴宁人民的赞许。

薪火相传  爱国爱港

刘宇新亦积极参与香港回归平稳过渡,贡献良多。1984~1994年的10年间,正值香港主权回归过渡期的关键时刻,他长期担任香港客属工商界国庆筹委会正、副主任和嘉应商会正、副会长职务,在团结广大客属乡亲、促进家乡经济建设、增进两地沟通方面做了许多有益工作。

1984年9月,当我国宣布将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时任嘉应商会副会长的刘宇新即全力支持配合会长曾宪梓,发动1500名会员和乡亲出席欢庆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庆典,欢呼香港即将回归祖国;1989年,他呼吁港人留港建港。他的爱国、爱港言行赢得了民心,1996年,他被选为香港首届特区政府推选委员,卓有成就地完成了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2000年荣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的铜紫荆星章。

刘宇新连任全国政协第八、九、十、十一届委员;广东省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常委;梅州市第二、三届政协副主席、名誉主席;1986年,为筹备深圳特区首届总商会担任副会长;1983年起,担任广东省工商联(总商会)执委、常委和副会长,以及广东省外商公会执行会长、总监等。

身兼数十项内地和香港社会公职的刘宇新,长期以来热心参与社团社会活动,在香港主要社团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支持下,成功举办诸多大型图片展览,包括《叶剑英元帅生平与香港回归》展览、《庄世平光辉事迹展》、《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型图片展》、《抗战胜利65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一代伟人周恩来》、《世纪伟人邓小平》,以及为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情·中国梦》《甲午之战到抗战胜利》《香港各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香港各界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等大型展览,希望通过展览教育年轻一代,将爱国爱港爱乡的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闪亮生命  激荡人心

在人生旅途中,每一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足迹,这些足迹无不揭示着各自的人生真谛,当人们循着刘宇新那一串串奋进的足迹探寻他的人生轨迹时,就象是在品读他生命里激情燃烧的一行诗句。

刘宇新的人生是“特色的人生,精彩的人生,成功的人生。”这是多位离退休高层领导对认识20多年的刘宇新作出的高度评价。

他1962年赴港,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事业有成。1978年至今,慷慨捐资兴办了许多公益事业,累积捐资超过上亿港元。为此,刘宇新先后荣获由中国少年基金会颁发的“热爱儿童奖”“关心儿童金球奖”;侨办颁发的“热爱祖国造福桑梓”奖;1996年,获广东省颁发的“为广东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奖,2007年获评“南粤慈善之星”;2006、2007年分别荣获“粤港澳捐资公益事业先驱人物”“热心推动粤港经济社会发展杰出人士”;2011年,荣获全球杰出华人协会颁发的“全球杰出华人”等诸多奖项,并荣获深圳市、梅州市、河源市、兴宁市“荣誉市民”等荣誉称号。

回眸人生,刘宇新认为,自己赚钱不算太多,经营业绩也不算太好,但毕生无悔的是倾尽全力,数十年如一日为国家、香港和家乡做好事实事。

忆峥嵘岁月,寻初心之光。刘宇新创业励志、爱国爱家的故事激荡人心,启示永恒,耐人寻味。(薛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