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北京:牢固树立首都意识 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2021-06-30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9次视察北京、14次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为做好首都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紧紧围绕实现“都”的功能来谋划“城”的发展,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持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在扎实推进“六保”“六稳”中调结构、促提升、谋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减量发展、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新路子。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一隅。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苗露摄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一隅。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苗露摄

第一,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坚持把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作为首都发展全部要义,全面落实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和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扎实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3164家,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978个,拆除违法建设面积超2亿平方米,常住人口规模、城乡建设用地、建筑规模由“增”转“降”,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减量发展的城市。城市副中心框架全面拉开,首批市级机关顺利迁入,绿心公园、环球影城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主动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两翼”格局加快构建。交通、产业等重点领域协同实现率先突破,大兴国际机场建成投运,北京迈入航空“双枢纽”时代,京雄城际、京张高铁相继通车,环首都“一小时通勤圈”逐步扩大。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布局取得积极进展,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累计超8800家,北京流向津冀两省市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达1410亿元。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顺利推进,带动全市冰雪运动参与人次超2500万,北京即将成为全球首个“双奥城市”。

第二,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聚焦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阵地和“三城一区”创新主平台,系统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昌平国家实验室挂牌运行,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9个科技设施全部开工。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政策向全国推广,示范区总收入突破7万亿元。全市研发投入强度和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第一,拥有独角兽企业93家、居全球城市之首。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构建,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6万亿元,人均GDP约2.4万美元,达到发达经济体中等水平。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展壮大,2020年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8%。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8.2万元/人,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由2000年的1.31吨标煤降至2020年的0.21吨标煤,连续14年超额完成国家考核任务,北京正以更少资源消耗支撑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

第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统筹推进蓝天、碧水保卫战。2020年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57.5%,北京大气污染防治经验被纳入联合国环境署“实践案例”。碳排放强度大幅下降,基本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峰目标。水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地下水位连续五年回升,密云水库达到20年以来最大蓄水量,永定河北京段25年来首次全线通水。持续推动大尺度增绿建设,实施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一道绿隔地区实现“一环百园”,为城市戴上“绿色项链”,基本形成以“郊区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一道绿隔地区郊野公园、中心城休闲森林公园”为骨干的城市森林公园体系,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38.6%提高到2020年的44.4%。生态补偿和结对协作机制不断完善,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

第四,坚持以开放促进改革、以改革带动开放,全力打造制度创新新高地。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批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推进营商环境1.0至4.0版改革,营商环境大幅改善,在国内营商环境评价中蝉联第一。“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98%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网上办、“最多跑一次”。顶格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和社会减负超过4700亿元。深化投融资改革,启动企业投资承诺制试点,向社会公开推介488个项目、总投资超6000亿元,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第五,紧盯城市治理堵点痛点,显著提升超大城市治理水平。

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的“北京模式”,努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开展433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完成3500条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打造了一批精品胡同。加强交通综合治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727公里,市郊铁路开行近400公里。狠抓生活垃圾分类、物业管理两件“关键小事”,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增长12.7倍,物业服务覆盖率超过90%。

第六,紧紧围绕“七有”“五性”需求,努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针对疫情影响出台系列援企纾困稳岗政策,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9万元,低收入农户收入全部过线、低收入村全面消除。率先建成城乡统一、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全国领先。建立“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从无到有累计建成运营1000余家,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实施三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新增学位30万个,全市公办中小学就近入学率达到99%以上。完善城乡全覆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天坛医院等一批优质医疗项目建成投用,2020年居民人均期望寿命82.4岁,北京居民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牢固树立首都意识,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党对发展改革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北京正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推动发展改革重点任务结合起来,围绕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两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投资消费新需求、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五子”重点工作,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