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二十载 2021年的中国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

2021-12-28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本报记者 | 杨虹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入世20年来,中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对接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持续开放市场,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货物领域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7.4%,服务领域开放了近120个部门,均超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承诺的水平。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坚持高水平开放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发展要求。以入世20周年为新起点,中国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出一系列扩大开放新举措,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稳外贸稳外资成绩亮眼

今年以来,在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我国充分发挥率先有效控制疫情、经济稳中向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等优势,扎实推进稳外贸稳外资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疫情导致全球贸易萎缩的背景下,我国外贸仍然连续18个月保持了正增长。统计显示,1~1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额35.39万亿元,同比增长22%,规模已超去年全年,再创历史新高。外贸规模持续攀升的同时,结构不断优化,质量继续提升,以汽车、手机、计算机为代表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表现亮眼。

在跨国投资受疫情影响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去年全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999.8亿元,今年前11个月就突破1万亿元,凸显出我国仍是全球最佳投资目的地之一,表明我国对国际市场吸引力不断增强。

“总体看,外资企业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认可中国营商环境,对在中国投资有信心,对中国市场‘不离不弃’,并将与中国经济共成长。”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近期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利用外资数量提升、结构优化,外资流入延续稳中向好的势头。外资企业依然看好中国市场,在中国投资大项目的热情比较高,如湛江巴斯夫新型一体化石化基地项目、无锡SK海力士二工厂项目、南京LG新能源电池项目等重大外资项目进展顺利。

中国欧盟商会调查显示,60%的欧资企业将扩大在华业务规模,比去年提高8个百分点。中国美国商会调查显示,81%的美资企业预计今年中国市场营业收入将实现正增长,66%的美资企业计划在中国增加投资,比2020年分别提高5个和3个百分点。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用亮丽的成绩单再次为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注入了殊为不易的确定性。

引进来:制度型开放让“朋友圈”不断扩大

推动制度型开放,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2021年,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2021年8月26日,我国跨境服务贸易领域首张负面清单——《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施行。该《负面清单》对接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开放度不仅超过我国入世承诺,也高于我国目前生效的主要自贸协定相应领域的开放水平。

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在支持北京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的同时,2021年4月1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天津、上海、海南、重庆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形成“1+N”的试点格局,对标国际先进贸易投资规则,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随着服务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也在升级加速,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增长点。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参展参会企业数量和国际化程度均超过上届水平,共享服务贸易发展机遇,共促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朋友圈”进一步扩大。

进博会的平台也为服务贸易创造机会,成为沟通中外的“桥梁”。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国别、企业数均超上届,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数量达281家,其中近40家为首次亮相的“新朋友”,更有120多家是连续4届参展的“老朋友”。

开放的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需要开放的中国,中国积极主动参与世贸改革,发挥应有的作用,作出应有的贡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化,以WTO为代表的多边经贸规则是经济全球化健康运行的制度保障。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非常认真地对待世贸规则,尊重规则、学习规则、适应规则,也运用规则,不断完善与多边经贸规则相符的市场经济体制。

走出去:丝路电商中欧班列助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入世,让全球企业拥有了中国市场,也让中国企业拥有了全球市场。中国企业走出去,成为全球市场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也是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重要一员。

继2020年我国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21年9月16日,我国又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体现出我国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和信心。“CPTPP的标准比RCEP更高,中国申请加入意味着我们做好了迎接各种挑战的充分准备。中国下一步将继续推动市场开放、制度开放、创新开放,和国际高标准规则相衔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

2021年10月26日,《“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发布,明确提出积极发展“丝路电商”,推动各国中小企业参与全球贸易。多位国家驻华使领馆官员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人员、货物、物资流动带来了限制和挑战,而“丝路电商”提供了一个拉近距离、降低成本、加深推动国与国之间贸易流动的新契机,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合作的突出亮点。

中欧班列作为陆上运输方式,不仅运力有保障,运价也相对较低,通过搭乘中欧班列,跨境电商货物可以更加高效、低成本通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新数据显示,1~11月份,中欧班列共开行13817列,运送133.2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3%、30%,综合重箱率98.1%。截至11月底,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47414列,运送货物429.7万标箱;累计运送防疫物资1343万件,共计10.3万吨。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欧班列以安全稳定的优势,为保障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物流畅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8周年。8年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互联互通架构不断完善,为“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了重要的基础和先行作用。

中老铁路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中老铁路通车后,通过与泰国米轨相连接,泛亚铁路中通道初步打通,中南半岛国家可通过中老铁路到达中国市场,通过中欧班列可进一步抵达欧洲市场,将促进区域国家之间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联通,提升相互之间的经贸合作水平,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推动区域经济在疫后复苏发展。

2021年12月7日,中欧绿色能源合作的样板工程——中企投资承建的塞尼风电项目正式运营。这是克罗地亚政府近年来实施的最大规模电力项目,是中国企业在克罗地亚投资的第一个大型清洁能源项目,既是中国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深化与克罗地亚、中东欧国家务实合作的生动实践。

开放不能停步,也没有终点。世贸组织副总干事张向晨认为,中国应把握好入世20年这个契机,在全社会凝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共识。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要维护好多边贸易体制国际规则制定的主渠道地位,坚持多边与区域“两条腿走路”,以善其身而济天下的胸怀,扩大高水平开放,续写中国与世界共赢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