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的热度怎样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

2021-12-29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见习记者 | 甄敬怡 记者 | 王晓涛

历史长河不息,时代考卷常新。

回望2021年,最热的年度词汇,可能非“碳达峰碳中和”莫属。从年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再到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一年内,中央多次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定基调、指方向、明思路。

碳达峰碳中和之“新”,是时代命题之新、解答方式之新,更是发展理念之新。碳达峰碳中和之热度,源自“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之深度,更源自其“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高度。

大盘取厚势,落子开新局。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顶层设计文件亮相。这幅跨度数十年、书写于历史进程上的高质量发展长卷,注定起笔非凡。

绿色转型之热:谋求永续发展

什么是碳达峰?对于浙江省的企业而言,这个问题或许新了一点儿。相比“双碳”,他们更熟悉的是“双鸟”——“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几年前,“腾笼换鸟”曾引领浙江制造业加快发展。如今面对单位能耗高、碳排放高的新发展问题,今年8月30日,浙江省召开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推进大会,坚决淘汰整治高耗低效企业,全面实施企业数字化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培育和引进‘吃得少、产蛋多、飞得高’的‘俊鸟’。”相关负责人生动地形容道。

这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生动缩影,也是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真实写照。

实现碳达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是引领。“腾笼换鸟”的故事,正在全国各地生动上演,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绿色变革正在绘就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绿色金融加速发展。人民银行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投资政策日臻完善。与碳达峰碳中和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正在构建,高碳项目投资将得到严控。

扶控之间,绿色发展政策机制愈优。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增多。1~10月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同比增长约1.8倍,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规模均居全球第一。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强度持续下降。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3%,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2%。

增减之间,绿色产业发展成效愈显。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从蓝色碳汇到红树林保护、从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到荒漠化治理,碳汇能力和碳汇增量持续巩固提升。“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格遏制。各地密集出台政策、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力度加码,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日渐退出。进退之间,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愈笃。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才能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双碳目标与我们的现代化强国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等都是息息相关的,“它关系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儿’。”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说。

“后劲儿”——这正是碳达峰碳中和命题深意之所在。不谋一时、不为一事,着眼的是长远和全局,谋划的是永续发展。

大盘谋局,首在度势。不畏浮云遮望眼,今年以来,面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多重外部压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之大计,坚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书记亲自部署,推动构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四梁八柱”,“1+N”政策体系正逐步建立。“下一步,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会同各成员单位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行稳致远,不断取得新成效。”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

能源变革之热:紧扣发展命脉

辽宁省庄河市石城岛东侧的一片开阔海域上,白色风车与万顷碧波相映成趣。2000公里之外,甘肃酒泉。河西走廊上,银色光伏板铺就的粼粼“光海”正唤醒沉睡千年的戈壁。与此同时,全球最大规模的沙漠、戈壁、荒漠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正在西部多个省份展开,第一期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的项目已有序开工……

新能源建设热火朝天的背后,正是实现碳中和的内在要求。

“增加碳汇等方式的人为移除量远远低于排放量,所以实现净零排放,首先要靠降低二氧化碳的源头排放。”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戴彦德说。

“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依然以传统能源为主,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超80%。”戴彦德说。“《意见》提出,到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这一占比‘对调’,是巨大机遇,亦是巨大挑战。”他表示,基于以煤为主的国情,一段时间内煤炭仍然要扮演“压舱石”角色,处理好短期与中长期的关系,统筹推进非化石能源和化石能源高质量发展。

传统能源的“顺势而变”,正在工厂间火热上演——煤炭高效利用步伐加快、油田清洁转型有序推进。

实现碳中和,解决的绝不仅仅是碳的问题。在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康艳兵看来,碳达峰碳中和,表象是环境问题,核心是能源问题,本质是发展问题。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运行的血液,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对能源的刚性需求仍将保持增长。

“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问题仍待解决。”戴彦德说,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碳达峰碳中和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很多重大科技问题和重大战略需求正在同步加紧攻关破解。

全球降碳之热:事关人类命运

纵览《意见》全文,可见印发日期清晰地标于题后——2021年9月22日。

时间拨回到一年前。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重大宣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时隔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意见》,将向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落实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政策文件,再一次彰显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和大国担当。

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在领导人气候峰会等多个国际场合重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彰显了对人类前途和命运高度负责的大国胸怀和责任担当,也标志着中国将完成碳排放强度全球最大降幅,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从碳排放峰值实现碳中和。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下降40%~45%”的目标。中国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据初步核算,2013~2020年中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4.4%。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中国的“双碳”目标和务实行动,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带来可贵的确定性和发展动能。作出碳达峰碳中和承诺的中国,正如鲲鹏展翅、乘势翱翔,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