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供,让民心温暖如春

2021-12-31 中国发展网

民生保供,一直都是国家发改委的重要工作之一。从春节民生商品的保供稳价开始,到冬季为居民供暖保驾护航,保供工作贯穿全年始终。今年以来,国内疫情、汛情叠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民生商品特别是能源保供稳价面临艰巨挑战。

年初开始,国家发改委就曾多次召开会议商讨民生保供相关事宜。1月13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做好2021年春节及“两会”期间生活物资保供稳价和能源供应保障等工作。

进入雨季之后,受强降雨和低温等不利天气影响,我国部分地区蔬菜价格出现阶段性波动。

10月,蔬菜价格冲上热搜,原因是菜价涨得有点快,由此引发了民众对“物价会不会出现全面上涨”的担忧。对此,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及时回应称,我国重要民生商品货源充足、运送畅通,不会出现供应不足引发物价全面上涨的情况。

11月,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目前,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成品粮油库存保障能力达到15天以上,各级冻猪肉储备能够满足城区常住人口10天左右的消费量,同时,我国具有强大的粮油加工能力,每天可以加工稻谷150万吨、小麦80万吨。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郭丽岩介绍称,根据各地菜篮子的定点监测来看,主要的农贸市场和商超柜台上,粮油商品、肉蛋白类的商品,还有鲜果、鲜蔬一应俱全、供应充沛,能够满足居民家庭日常生活的必需,消费者没有必要集中囤货。

截至上月,国家发改委监测的36个大中城市15种蔬菜平均零售价格出现回落,其中黄瓜、油菜价格降幅达10%左右,同时,鸡蛋价格近日也有所回落。 

比起民生商品保供,今年的能源保供形势更为严峻。

“今年入冬时煤炭之紧,可以用三个‘创历史’来形容——存煤之低创历史、价格之高创历史、消费之多创历史。”国家发改委运行局煤炭处处长刘希龙用三个历史性特征描绘了煤炭保供的处境之严峻、情形之罕见。9月30日当天,存煤量为7827万吨,低于8000万的警戒线,处于历史最低位。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家发改委迅速行动起来,两个月时间争分夺秒、日夜奋战,委内运行局、财金司、体改司、社会司、价格司、评督司等多司局协同配合,最多时成立了20个小组。各小组分工清晰、每日调度、即时响应,把队伍的战斗力发挥到极致。

数据显示,10月下旬以来煤炭期货和现货价格大幅回落,截至11月中旬,郑商所动力煤期货主力合约已回落至800元/吨左右,较10月最高点下跌近60%,煤炭价格逐步向合理区间回归。而截至12月7日,存煤提升至1.6亿吨,上升至历史峰值。“两个月,我们取得了增产超亿、存煤翻倍、价格腰斩的阶段性成果。”刘希龙说。

受煤炭价格大幅下降带动,近期钢材、铝、玻璃、纸浆、PVC、甲醇及煤化工产品等价格也大幅回落,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明显缓解。

郭丽岩表示,目前可能还有部分原材料的价格仍在高位运行,但是对终端消费品的价格影响相对有限,因为我国产业链较长,市场竞争较激烈,在整个过程当中,价格传导的影响逐步衰减。从目前定点监测来看,终端消费品的涨价幅度有限,上游原材料价格对终端消费品的涨价影响可控。

总的来看,相关专家表示,我国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近期煤炭等能源价格大幅回落、部分原材料价格也出现明显回落态势,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保持国内物价总体平稳运行,不会出现物价全面上涨的“通胀”情况,没有必要过于担心,而且与国际通胀的愈演愈烈相比,我国才是全球物价水平的“压舱石”与“稳定器”,展望未来,国际通胀压力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而我国物价总水平则将保持在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