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工业经济在稳定恢复中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

2021-07-27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魏琪嘉

2021年上半年经济数据相继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国民经济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业,在产需明显改善的同时,呈现出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质量提升的积极态势,发展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坚实。

上半年工业运行集中体现了“三有”特征

平稳运行有韧性。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上半年中国工业运行书写了一个大大的“稳”字,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稳定经济发展预期。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7.0%。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6.5%;环比增长0.56%。这种“稳”,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的必然结果,背后的支撑是完整的产业体系、完备的工业门类和强大的供给能力,彰显了中国工业发展的韧性。

持续向好有支撑。从当前各类数据变化情况看,工业产需形势继续改善,为保持稳定恢复态势提供有力支撑。从产能利用率看,二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4%,比上年同期上升4.0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8.8%,上升4.0个百分点。从工业出口交货值看,当前工业出口仍然保持强劲势头,上半年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2.9%,两年平均增长8.1%,高于2019年同期3.9个百分点。从工业利润看,工业经济效益持续改善,工业利润展现的是“升”,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3.4%,比2019年同期增长48.0%,两年平均增长21.7%。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9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呈现的是“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3.48元,同比减少1.24元。

转型升级有动力。一是工业经济发展的“科技”底色鲜明。6月份,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5.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3.4%,增速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5.6、2.2、6.7和5.1个百分点。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05.0%、69.8%、48.1%,两年平均增速均超过30%。二是工业经济发展的“绿色”特征明显。以“双碳”目标为牵引,我国传统产业环保改造升级力度持续加大,绿色可再生能源比重不断增加,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绿色低碳发展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各地都在布置和践行转变思想,围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支持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等方面调整工业发展路径,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驱动力。

工业运行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有利因素不断增加

从当前和长远看,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也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一,宏观经济环境稳定,发展预期良好。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供给、需求的恢复。世界银行近日发布报告,将中国2021年经济增速预期调高至8.5%,较3月份报告上调了0.4个百分点。当前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为工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第二,各类政策储备充足,发展韧性强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对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体系优化升级做出了一系列部署。上半年集中公布了一批在新形势下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协同配合、良性互动的政策体系正在加快形成,为工业平稳运行、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保障。

第三,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发展后劲有力。数字化发展全面渗透和深刻影响工业生产、流通、消费、进出口等各个环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良性互动,这些为传统工业提升改造,以信息化培育工业发展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扎扎实实的需求、应用场景。

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当下有为、未来可期

当前工业运行稳中加固、符合预期,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但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推动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系统观念、久久为功。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促进政策落实,强化要素保障,激发工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能,进一步发挥工业对壮大实体经济、支撑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作用。

一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宏观经济政策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避免政策“急转弯”。同时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货币政策继续聚焦支持实体经济和促进就业,更加注重支持中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帮助缓解融资难题。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资金,推进重大工程、基本民生项目等重点建设,通过畅通不同产业间循环进一步巩固工业产需改善形势。

二是多措并举合理引导预期。落实落细对工业领域的定向支持政策,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稳定市场预期。密切监测产能情况变化,做好信息公开和及时预警,确保产能利用率在合理区间运行。精准开展保供稳价,有效抑制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充分发挥政府储备市场调节作用,组织做好铜、铝、锌等国家储备分批投放,增加市场供给,缓解企业成本压力,引导价格合理回归。加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跟踪监测和预警,及时应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引导各类资源有序向制造业倾斜。抓好工业领域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已经开工的项目尽快落地。

三是加快提升工业领域数字赋能水平。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工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及时总结工业生产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产业智能化改造。按照构建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要求,布局数字化基础设施,形成数字化、工业化良性互动产业链。将数字化改造作为技术改造的重要支持方向,发挥数字经济对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是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巩固产业链、补齐产业链短板、优化产业链配套、强化产业链重点环节为重点,将保产业链稳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巩固制造业传统优势。要畅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的渠道,着力处理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三者之间的关系,重点解决好国内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偏弱、前端基础研究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不断完善优化产业低碳发展技术路线。

五是加大对制造业投资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发挥稳投资对畅通经济循环、提升产业链水平、优化供给结构的重要作用。优化工业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强化对制造业投资的要素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工业投资持续稳定恢复。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

六是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终端消费是支撑工业产销体系运转的重要环节。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对于畅通工业内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拓宽各类产品供应链、分销渠道,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普及应用。提高实物商品的供给质量,持续改善消费环境。支持适销对路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健全和发展农村商业网点。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