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区域发展:雄安更火了,长江更绿了

2021-07-28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程晖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是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之年。实施区域战略有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发展格局创造环境。“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2021年上半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市场整体活跃强劲,同时也表现出一些新特征新趋势。预计“十四五”期间,三大城市群将加快建设速度,长三角将强化城市群“领头羊”作用,粤港澳大湾区以科技创新和高端服务业发展为方向,京津冀继续疏解非首都功能。成渝双城经济圈将成为区域经济的第四增长极,同时也将有更多的城市群规划加速落地。我国将形成“多点开花”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格局。

未来之城雄安新区建设铺展画卷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项2021年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17亿元,紧紧围绕支撑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支持有助于提升雄安新区承接能力的再生水厂、供水厂水源配套项目,以及有助于实现雄安新区高铁站和启动区等区域快速通达的市政道路等项目建设。同时,对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北三县一体化发展、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项目建设也给予支持。

河北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包括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雄县至今保留着宋辽边关地道;容城自秦置县,是千年古县;安新白洋淀自古以来就有“华北明珠”的美称,抗日战争时期,雁翎队等英雄儿女曾在这里立下卓著功勋,创造抗战传奇。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国家级新区——河北雄安新区,千年大计的蓝图就此开始绘制。

4年多来,20多万名建设者夜以继日紧张有序施工,用勤劳双手雕琢雄安新区的大好河山,“未来之城”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铺展开来。

在这里,一批标志性的重点基础工程正加快建设。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是雄安新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承担着雄安新区“开路先锋”的重任。两年前,开车从北京出发,到雄安站项目建设工地,需要两个半小时。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际开通,从北京到雄安,搭乘新开通的京雄城际铁路,只需用50分钟。

聚焦打造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一批重大工程正拔地而起:

——作为新区首个建筑项目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综合运用30多项新技术,探索形成了国内建筑的创新“试验田”和未来城市的“样板示范区”;

——新区首个标志性城市建筑群雄安商务服务中心,将成为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北京先期入驻企业的职住一体综合园区,建成后将实现上百项绿色建筑新技术的集成示范;

——共有近千栋单体建筑的雄安新区容东片区,规划入住人口约17万人,即将陆续交付使用,不久的将来,居民步行3公里可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

——作为雄安新区主城区核心区的启动区,代表“面子”和“里子”的地上交通路网和地下管廊同步建设,北京市支持建设的“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顺利进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服务中心项目主体完工……

另外,以制度创新带动科技创新,正为雄安这座智能城市插上腾飞的翅膀。

日前,雄安新区发放了首笔数字人民币工资。该笔业务通过雄安新区“区块链资金支付平台”,向造林项目建设者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工资,这也标志着全国首个“区块链+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顺利落地。

雄安新区数字城市与实体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是一座虚实互动、孪生共长的数字智能之城。雄安,将成为中国第一个全域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建设的城市,第一个全域按照绿色标准建设的城市,第一个全域按照智能交通布局的城市,第一个全域按照全生命周期理念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城市。

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今年3月1日起,《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作为中国首部流域专门法律,《长江保护法》规定,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长江经济带是党和国家确立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2016年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20年再次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是“十四五”期间长江经济带奋力担当全国绿色发展主战场、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重要体现和基本遵循。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在深化污染防治、提升环境质量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自2016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在5年发展中取得了历史性、转折性的变化和成就。长江流域水质和沿江地区生态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一大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关停取缔,违规违法项目逐渐清理整治。经过5年努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成效明显。截至2020年11月,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从2015年的74.3%提高到96.3%。2020年前三季度,沿江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总量的46.6%,在全国占比继续提高。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生物多样性退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有“微笑天使”之称的江豚越来越多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同时,优化长江经济带新兴产业布局,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均超过50%。着力推动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发展,城市群的集聚程度和承载能力显著提升。这充分说明,共抓长江大保护促进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愈加凸显。

另外,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仍然面临的严峻形势,城乡水源污染、水生态系统失衡、地方转型困难等现实问题和短板还亟待突破。

在已经开启的“十四五”乃至更长的时期内,长江经济带将进一步体现出在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也要明确进一步推动长江大保护,实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要继续坚持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主基调,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进一步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实践新路径。

区域经济将形成“多点开花”的局面

城市群是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重要承载地,是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伴随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全球城市群的发展已经进入21世纪的中国新时代。

在日前中国科协举办的区域协调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要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

“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提出构建“5+5+9”的城市群空间组织新格局,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专家建议,未来中国城市群的建设需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和智慧型城市群,需要将全球化建群与本土化建群有机结合起来,建设双循环型城市群;需要发挥城市群的碳中和效应,建设碳中和型城市群;需要依托金融中心强化城市群与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聚财效应、放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品牌带动效应、建设都市圈鼎托型城市群。

专家预计,“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加强三大城市群建设,更多城市群规划加速落地。

长三角将强化城市群“领头羊”作用,建立起统一规范的制度体系,形成要素自由流动市场,形成若干世界级制造业集群,产业链条相对完整。欠发达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增强,长江流域环境得到实质性改善。上海浦东等地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同时基本实现长三角地区公共服务一体化。

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产业技术创新高地,充分发挥国际化优势发展金融等高端服务业,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劳动力配置将高度市场化,打破户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制约,实现劳动力高效率流动。

京津冀将进一步完成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任务,同时加大对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力度。

作为“十四五”期间区域增长的第四极,成渝双城经济圈将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心,更加处理好中心城市和区域的关系,周边城市有望得到更多政策红利,补齐区域短板,整体提升区域能级。

未来5年仍会有更多城市群规划加速落地,例如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哈中城市群等。每个城市群将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要求,结合自身地理特点和产业结构进行差异化发展,“十四五”中国区域经济将形成“多点开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