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0 中国发展网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现场 图片源自:国家发改委官微
7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召开7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司长、委新闻发言人袁达,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袁达介绍,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国内经济恢复中的矛盾问题,各地区各部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抗疫重大战略成果得到巩固,经济恢复成效明显,经济运行呈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恢复基础继续巩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3%,比一季度加快0.9个百分点。从实物量指标看,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16.2%和24.6%,两年平均增长7.6%和7.2%,与经济增长匹配度较好。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
二是内生增长动力稳步增强。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2.6%、23%,两年平均增速均为4.4%,分别比一季度提高1.5个、0.2个百分点。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上半年新设市场主体保持较快增长,以人民币计价的货物进出口增长27.1%。
三是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改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夏粮再获丰收,农业生产基础进一步夯实。上半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22.8%、22.6%,比整体规上工业高6.9个、6.7个百分点。同时,企业效益较快增长,前5个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3.4%,两年平均增长21.7%。
四是市场信心预期稳定向好。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0.9%、53.5%,已连续16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同时,境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继续增强,上半年以人民币计价的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8.7%,比2019年同期增长27.1%。
五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12%,两年平均增长5.2%,比一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继续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力度,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推进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社会服务设施兜底线等六大公共服务工程。
袁达同时指出,要看到经济恢复进程仍面临困难和挑战,特别是一些不确定、不稳定、不均衡问题仍较突出。从国际看,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中的风险还在积累,不同经济体之间经济走势、宏观政策出现分化,全球通胀明显升温;从国内看,部分中下游行业和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仍然较为困难,旅游、住宿等生活性服务消费恢复相对滞后,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不同程度存在。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密切跟踪分析国内外形势变化,统筹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经济运行,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基本民生保障,特别是针对经济恢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
“随着各项政策落实落细、效应进一步显现,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袁达说。
越来越多中资企业赴境外发行绿色债券
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袁达介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需要更好发挥绿色金融的引领支持作用,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绿色低碳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赴境外发行相关债券,主要呈现出3方面特点。
一是发行量显著提升。2020年中资企业在境外共发行19笔绿色债券,总规模约85亿美元。今年上半年,中资企业已境外发行29笔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约102亿美元。可以看到,今年境外绿色债券市场迅速升温,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提供了更多优质资金支持。
二是品种不断创新。近年来国际上支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债券品种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绿色债券、气候债券、可持续发展债券,近年来又衍生出碳中和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创新品种,债券募集资金的用途相对灵活。目前已有2家中资企业赴境外发行3笔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募集资金约15.5亿美元。
三是债券期限拉长。据市场机构统计,今年上半年中资境外绿色债券5年期以上债券发行量和占比均有所提升,超3成企业发行期限为5年期以上,有助于企业进一步优化财务结构,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支持。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支持综合经济实力强、国际化经营水平高、风险防控机制健全的企业赴境外发行相关债券,着力引导外债资金用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进一步发挥好绿色金融的支撑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
大宗商品价格将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表示,市场普遍预计随着国家保供稳价措施持续见效,大宗商品价格将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万劲松表示,5月中下旬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密切跟踪监测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联合约谈铁矿石、钢材、铜、铝等重点企业及行业协会,多次赴有关交易中心、地方及重点企业进行联合调研和专项调查,督促企业守法合规经营,持续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组织完成首批铜、铝、锌等国家储备投放。
万劲松称,目前看,上述一系列举措取得了初步成效。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呈回落态势,钢材、铜、铝等价格比5月份的年内高点下跌3%—14%,带动6月份PPI环比涨幅比上月大幅收窄1.3个百分点。市场普遍预计,随着国家保供稳价措施持续见效,大宗商品价格将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万劲松指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组织好后续批次铜、铝、锌等国家储备投放,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情况。持续加大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违法违规价格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势头初步遏制
发布会上,针对生猪价格下跌的情况万劲松作出回应称,今年以来,受供应显著改善、需求有所下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生猪价格大幅下跌。6月2日,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预案发布以后,根据市场变化情况,按照预案规定,国家发改委于6月16日、28日两次发布生猪价格过度下跌预警信息,提示养殖户科学安排生产经营决策。
在进入一级预警区间后,国家发改委会同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立即启动猪肉储备收储。7月7日、7月14日,已完成两批中央储备收储,7月21日还将组织第三批中央储备收储。同时,还将积极指导各地做好收储工作,形成“托市”合力,稳定市场预期。目前看,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势头得到初步遏制,6月底以来价格出现明显反弹,目前价格较前期低点回升15%以上,猪粮比价短暂跌破5:1以后迅速反弹,上周已回升至5.85:1,养殖户信心有所恢复,集中出栏现象有所缓解。
随着中央和地方收储“托市”效果逐步显现,加之今年1—2月新生仔猪量减少,经过约半年左右的育肥期,会对7—8月生猪出栏产生影响,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生猪价格可能将继续呈阶段性反弹态势。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持续跟踪能繁母猪、生猪存栏变化与猪肉价格走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达到预案规定及时开展收储,积极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必要时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调控调节力度,防止生猪和猪肉价格大起大落。
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效 6项主要指标提前完成
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表示,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开展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第三方中期评估,全面客观评价实施成效,总结经验做法,发现分析问题,提出高质量推进《规划》实施的建议。
总的来看,《规划》实施3年来,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看,总体符合预期。《规划》提出的22项主要指标,有6项提前完成,11项达到2020年阶段性目标。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等3项指标进展低于2020年预期;农业劳动生产率等2项指标进展偏慢。从重点任务、重大工程推进情况看,7个方面59项重点任务落实见效,82项重大工程、重大行动、重大计划统筹推进,乡村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规划描绘的蓝图正在加速变成乡村振兴实景。此外,农村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三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村资源要素加速盘活,城乡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统领、行业专项规划为支撑、村庄规划为落脚点的规划体系初步形成,实施机制加快完善,《规划》实施综合效应加快显现。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对标对表“十四五”规划《纲要》,完善制度供给,健全规划体系,加强谋划衔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安全,壮大脱贫地区乡村产业,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推动建设一批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的托育机构
发布会上,金贤东表示,近日,国家发改委联合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三部门共同印发了《“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这是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的重要举措。
金贤东指出,为更有效应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形势,《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在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下,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进一步改善养老、托育服务基础设施条件,推动设施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增强兜底保障能力,增加普惠性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托育服务水平,逐步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他指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通知,明确细则做好地方任务分解,按年度推进目标落实,共同开展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通过《实施方案》的组织实施,推动建设一批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务机构,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