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高质低、游而不学,研学旅行如何真“研”真“学”?

2023-08-1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研学旅行,什么在“拖后腿”?

事关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切身利益,市场需要降“虚火”,行业更待正本清源补齐短板

压抑三年之久的出游需求猛然释放。2023年,旅游市场持续火爆,暑期旅游不断升温。其中,研学市场更是异军突起,成群结队的孩子们奔向大江南北。随之而来,研学价高质低、“游而不学”等问题集中暴露出来。

是原本具有公益和社会属性的研学旅行变味了吗?业内人士对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表示,研学旅行在我国有着较为清晰的定义,并非学生参加的旅游活动都属于研学旅行。在高校门口拍照打卡、进校园转一圈的活动,其实是打着研学的旗号“挂羊头卖狗肉”,跟研学旅行并不沾边。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也承认,研学旅行、研学旅游、研学游等不同的名称在旅游市场均大量存在,已经造成了混淆。因此,厘清概念势在必行,只有明确范围、正本清源,研学旅行发展,特别是相关政策的制定才能目标清晰、有据可依。对于真正的研学旅行,也亟待在快速发展中补齐标准、营地、指导师等多个短板。

阻碍:“安全就是一把刀”

“风风火火。”浙江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所长邓德智这样形容当今的研学旅行市场。

尽管研学旅行已经成为不少家长和学生追逐的潮流,但是在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实践教育(研学旅行)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联盟课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翟秀刚看来,研学旅行在我国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翟秀刚解释说,早在2016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旅游局等11部门就已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但是,三年疫情对旅游业冲击严重,研学旅行也受到很大影响。今年研学旅行才真正开始全面复苏,研学旅行整体工作尚在初级阶段。

“安全就是一把刀。”翟秀刚说,对于安全的担心是阻碍研学旅行发展的最大现实障碍之一。他说,安全问题时时刻刻悬在学校负责人头上,对于中小学校长来说,研学旅行可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如今,离开校门一天的春游,很多学校都不敢搞,更何况组织学生集体到外地好几天。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学校对于安全问题的顾虑拖慢了研学旅行的步伐。

邓德智对记者表示,安全确实是影响学校研学旅行积极性的重要原因。除了安全,学校还纠结于两个重要因素——研学旅行服务机构运作是否规范,研学旅行课程和产品质量是否过硬。

640

进入暑期,许多家长和学生来到河南开封,参加丰富多彩的暑期研学活动。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文博场馆等资源,河南开封从研学基地基础设施、研学课程开发和研学指导老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提升文旅资源的教育功能,高标准打造研学旅行基地。图为在开封市中国翰园碑林景区,参加研学活动的小朋友参加“开笔礼”活动。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基地、营地、课程、旅行社、研学指导师……研学旅行需要多个主体共同参与,涉及面宽、环环相扣,研学旅行的实施面临诸多挑战。深入分析研学旅行的链条,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广东广之旅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总监陈晖举例说,研学旅行营地在我国远远不够,这造成学生出门只能集体住酒店。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研学旅行的学生而言,营地的安全性和便捷程度远远超过面向大众消费群体的酒店。翟秀刚向记者分析了学生住酒店的弊端——可能与酒店内其他住客发生冲突,受到伤害;学生住宿分散,难以管理;夜晚学生在酒店房间长时间玩手机不休息,老师鞭长莫及。他说:“在营地集体住宿方便管理,晚上更可以组织各类活动,将学生在外研学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陈晖还举例说,研学旅行课程不足,课程的专业设计人才短缺。他表示,如果研学旅行没有科学的课程作为遵循,那么研学旅行势必走样。

“导游要有导游证,但是研学旅行指导师现在还没有全国统一的证书。”一位研学旅行指导师告诉记者。

研学旅行指导师是研学旅行的执行者和落地者,要具备策划设计、组织协调等多方面的能力。202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了18个新职业信息,其中,研学旅行指导师被纳入新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尽管相关协会组织,多个省市不断推动研学旅行指导师的培养,但是研学旅行指导师仍然缺乏全国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这位研学旅行指导师介绍,指导师要在研学旅行中帮助学生们学知识、长本领、有感悟,还要确保孩子们学得好、吃得好、住得好,同时更要保障全程安全,而实现这些目标殊为不易。哪怕是中小学老师或导游,想快速“转行”变为一名合格的研学旅行指导师,事实上很不容易。如果放开口子一拥而入,从事研学旅行指导师这个职业的人员将参差不齐、鱼龙混杂。

规模:“未来可能超过春运”

在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并不会影响研学旅行巨大的市场潜力。“从某个角度来看,研学旅行的规模未来可能超过春运。”翟秀刚说。

统计显示,2022年研学旅行人数突破6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这一统计的来源主要是教育系统。《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了研学旅行的定义:“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是学生自己跟随家长或旅行社到外地的景区、高校、博物馆、科技馆,就不会被统计进入全国的研学旅行总数中。也正是这种原因,仅仅看数量,放在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23.84亿人次的大背景下,研学旅行的600万人次并不算很多。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共有普通小学14.91万所,在校生1.07亿人;初中5.25万所,在校生5120.60万人;普通高中1.50万所,在校生2713.87万人。邓德智对记者表示:“从在校中小学生的基数看,研学旅行前景非常广阔。”

中国有研学的历史传统。2500多年前,孔子率弟子们从山东曲阜出发,开启“行教”天下、周游列国的万里之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纵观全球,研学旅行在很多国家都是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旅行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已久,被当作青少年教育成长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日本,经常可以看到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尽管我国研学旅行发展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并且已经进入国家课程体系,成为“刚需”。《“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研学实践活动发展,创建一批研学资源丰富、课程体系健全、活动特色鲜明、安全措施完善的研学实践活动基地,为中小学生有组织研学实践活动提供必要保障及支持。”

640 (1)

暑假期间,国家海洋博物馆与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联合推出主题为“海洋文化·艺术探索双驱之旅”的暑期研学营。来自京津冀三地的22位中小学生在洋楼与博物馆中,行进间了解海洋自然与人文历史;在数字光影技术加持下的空间里,走进艺术家笔下的艺术世界;在可视化互动与沉浸式体验中拓展知识,丰富暑期生活。图为在国家海洋博物馆,学生们在体验绘制外销瓷。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家长普遍对研学旅行持积极态度。很多家长感觉,父母带着孩子东奔西跑,不如让孩子跟着老师和同学一起出门。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比家庭自己走一趟便宜不少,更可以得到家长给不了的知识和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研学旅行的目的地并非都是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知名高校,科技创新、体育运动、民族艺术等各类丰富的内容都是研学旅行的组成部分,红色旅游、工业旅游也可以为研学旅行提供大量养分。

邓德智举例说,各地的学生们到山东,不仅能够加深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还可以去体会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厚望:“让孩子们受益一生”

翟秀刚认为,研学旅行发展时间不长,存在不足是可以理解的。

近年来,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文旅部门,都在着手解决难题,想方设法让研学旅行平稳地驶上“快车道”。

对于备受关注的安全问题,也并非束手无策。翟秀刚分析,研学旅行的安全责任不能全部压在校长一个人身上。他建议,将安全责任明确分解到研学旅行的各个环节,分清各方职责——途中的安全压实到旅行社等服务机构,学生进入营地后的安全由营地负责。同时,对研学旅行加强风险防范,做好安全教育,保险也应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2023中国·济宁研学旅行创新发展大会上,济宁市研学旅行协会会长杨岩表示,业内有“研学旅行看山东”的说法,济宁的实践值得借鉴。

济宁把研学旅行视为“文化之窗”,将研学旅行产业作为深化文旅融合的先行产业来打造、新兴产业来培育。目前,济宁已初步形成拥有210家企业的研学旅行产业集群。在105家A级以上景区中,超90%设置了研学内容。济宁还策划了18大类、647项课程、22万研学课时的研学游体系。“古建技艺游”“考古探秘游”“做一次孔子的学生”等一批研学产品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640 (2)

为丰富学生们暑期生活,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开展了一系列暑期非遗研学体验活动,开放30余个非遗体验项目,让青少年面对面感受非遗魅力,促进非遗项目传承与发展。图为在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河北线装书博物馆,工作人员教吴桥县新华小学学生学习线装书制作技艺。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蓬勃发展的研学旅行在方方面面都被寄予厚望。翟秀刚希望孩子们借此学到更多的东西。比如,“吃饭不只是饱个肚子,而是了解吃饭的规矩和礼仪。”他对记者说,孩子们在研学旅行中要培养吃自助餐的正确方式,取餐少量多次,避免浪费。在路上,女同学先上大巴车,男同学负责照顾行李后上车,这也是需要从小形成的习惯。

教育部原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项目组专家何志东表示:“研学旅行帮助孩子们培养起来的知识能力、习惯素养和正确价值观,让孩子们受益一生。”

支招:“应是地方的一把手工程”

“研学旅行不是换个地方进课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说。

游是载体,学是本质,研学旅行最终要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在邓德智看来,研学旅行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如何让孩子们“游中学”“学中游”,从研学旅行中更多受益?专家学者和从业者支了四招。

一是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邓德智表示,研学旅行发展需要国家的顶层政策设计。目前研学旅行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激励不足,有待实施更多奖补政策,并实现对经营主体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研学旅行基地和营地是重资产项目,抗市场风险能力很弱。疫情期间,大批相关机构未能扛住市场考验。研学旅行产业链上的经营者盼望研学旅行形成可持续的市场,稳定的客流方能撑起高质量的基地和营地。

二是有效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邓德智对记者表示,旅游资源不等于研学旅行资源,研学旅行资源不一定能开发出安全和高质量的研学旅行产品,叫好的研学旅行产品不一定叫座。他认为,从业者需要深耕研学旅行理论,设计高质量的研学旅行课程。

参与性和体验性被专家们反复强调,而研学旅行能否实现预期,课程建设是关键。研学旅行(省/市)协会联席会议理事长贾永炜表示,课程是研学旅行的灵魂,做出科学和接地气的课程是重中之重。

三是推动标准化发展。

邓德智表示,研学旅行的发展仅仅依靠2016年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是不够的,相关法规及标准要尽快建立起来。他透露,文化和旅游部正在推动研学旅行示范基地等领域相关标准的建立。

蒙山彩蒙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黄树田认为,建立评价体系势在必行。评价体系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价一次研学旅行取得的实际效果,对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等方面的服务质量进行评测,可以倒逼学校、旅行社、第三方机构从各自角度提高研学旅行的水平。

四是多方融合齐抓共管。

“单靠一个部门不行。”翟秀刚明确,研学旅行的健康发展,有赖于教育、文旅、交通、财政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

640 (3)

暑假期间,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历史文化街区小西街迎来许多研学的青少年。他们在这里了解城市历史、开拓视野,展开多彩的暑期生活。小西街是湖州市一条有千余年历史的代表性历史街区,近年来当地政府对街区进行改造,引入多家文化创意类店铺和机构,打造年轻活力的历史街区。图为青少年在小西街一家美术馆观看老街历史照片。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邓德智表示,教育部门和文旅部门融合更好的地方,研学旅行发展更快。他举例说,济宁就是在市级层面大力推动,教育、体育、文旅等多部门通力协作,让研学旅行走在了全国前列。

据介绍,济宁百家A级景区、19家星级饭店及其他旅游企业不断融合,形成研学旅游目的地、研学旅游基地、研学旅游主题营地、研学旅游课堂为一体的“1+3”产业链条,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安全保障、研学组织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学规范体系。

邓德智表示,“研学旅行,应是地方的一把手工程”,地方领导牵头、各部门配合,研学旅行发展就会很快。(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崔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