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五周年特别报道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白雪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扎实推进长江保护修复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如今,水清岸绿、鸟语花香、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正在长江沿线徐徐展开。
2018年12月,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的部署下,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实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以下简称《长江行动计划》)。生态环境部全面梳理了《长江行动计划》重点任务,以整治劣Ⅴ类国控断面、排污口、“三磷”(即磷矿、磷化工企业、磷石膏库)等八个专项行动,分省市制定落实工作方案,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开展一对一、点对点帮助指导。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部还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长江行动计划》定期调度机制,按季度调度国务院有关部门、沿江11省市以及生态环境部内相关司局工作进展情况,推动各项任务落地实施,扎实推进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各项任务。
八大专项行动取得积极进展
《长江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的部署下,生态环境部扎实推进八个专项行动。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截至目前,《长江行动计划》明确的12个劣Ⅴ类国控断面,已全部暂时消除劣V类,动态管控其他断面,严防返劣。”
在实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方面,已实地排查长江干流及9条主要支流岸线2.4万余公里,排查入河排污口60292个,比之前掌握的数量(1973个)增加约30倍。试点地区已基本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监测和溯源,目前正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
该负责人表示,除了劣V类水体整治和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外,其他专项行动也都取得阶段性成效。
据介绍,长江经济带9973个乡镇级集中式水源地和5318个千吨万人以上水源地均已全部完成保护区划定。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共有黑臭水体1372个,消除比例为96.7%。长江经济带1064家应当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均已建成。
完善支撑服务保障机制
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涉及方面多、影响要素复杂,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尤为重要。上述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连续三年组织拍摄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针对披露的问题,强力推动整改。”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为完善支撑服务保障机制,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的部署下,生态环境部还加强指导帮扶,组建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推进58个驻点城市跟踪研究。指导沿江11省市完成“三线一单”编制,推进太湖、洞庭湖、丹江口库区等试点区水生生物多样性监测。印发《2020年重点流域水生态状况调查监测方案》《关于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的指导意见》等,推进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各项任务完成。
力争在难点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经过共同努力,长江流域水环境持续向好。2020年1~11月,长江干流全部实现Ⅱ类及以上水质,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Ⅰ-Ⅲ类)比例为96.3%,同比提高3.0个百分点。尽管长江环境质量改善明显,但在上述负责人看来,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地方工业、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仍存在突出短板,违法排污现象仍时有发生;总磷已经成为长江流域首要污染物,城乡面源污染防治短板亟待突破;一些重点湖泊水生态系统失衡,蓝藻水华居高不下,水生态保护修复任重道远。”
对此,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要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从长江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巩固提升攻坚战成果,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力争在若干难点和关键环节上实现突破,为长江保护修复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继续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劣Ⅴ类国控断面整治、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等重点工作,巩固深化攻坚战成果,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
二是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等要素,谋划好推动好“十四五”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提升长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力争在“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上实现突破。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围绕制约长江保护修复的热点、难点、痛点和关键环节,深入开展研究,搞清楚问题在哪里、症结在哪里、对策在哪里、落实在哪里,力争在重点行业绿色发展、面源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修复等关键环节形成突破,推动长江大保护不断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