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来军:把长江经济带打造成重要创新驱动带和绿色产业带

2021-01-0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五周年特别报道罗来军

罗来军 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首任院长、高级研究员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长江经济带重任在肩,大有可为。

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变革的大趋势。长江经济带从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转型发展、探索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发挥了在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中的重要战略意义。“十四五”时期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长江经济带重任在肩,大有可为。

加强改革创新,激发长江经济带绿色增长内生活力。一是优化长江经济带的领导管理体制。运用流域管理的思维,统筹协调涉江的各个部门、各个地方、各个单位的利益诉求,尽快建立起权威高效的长江经济带领导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将有关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在长江经济带先行先试。要强化国土空间管控和负面清单管理,严守生态红线,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保持长江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完善体现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体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纳入环评体系。三是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力量推动绿色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要激发各类主体活力,破除制约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藩篱,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进而把长江经济带打造成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创新驱动带和绿色产业带。

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发展新格局。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中心所在、活力所在。在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担任主力军的重大使命。一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推进上中下游协同联动发展,强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引导下游地区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上游地区有序转移,构建上中下游协同联动发展新局面。二是发挥上海市作为长三角一体化乃至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作用,率先探索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有效途径,把需求牵引和供给创造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创新、勇于创新,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形成跨区域通力合作的体制机制。三是沿江各省市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和支撑体系,推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长江经济带是“一带一路”在国内的主要交汇地带,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高地。一是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强化沿江重要节点城市的作用,加快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建设,构建多层次对外交通运输通道,实现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机融合,加快培育更多内陆开放高地,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更高质量利用外资。二是探索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和贸易环境中行之有效、可复制推广的对外开放规则和制度,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依托,推动高水平制度供给,率先建设更高水平、高标准和高质量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三是要把握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织密织牢开放安全网。沿江省市要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各自定位,主动向全球开放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