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传清:治理“化工围江”推动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01-0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五周年特别报道吴传清

吴传清 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副院长

——在长江经济带,开展长江沿岸化工企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示范,推动化工产业走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构建化工产业绿色发展体系。

长江沿岸重化工业高度密集布局,是我国重化工产业集聚区,要下大力气抓好落后产能淘汰关停,采取提高环保标准、加大执法力度等多种手段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在全国化工产业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长江经济带分布着超过1.1万多家化工企业、约250家化工园区,拥有全国近半数的化工企业和化工园区。推动化工等污染密集型产业实现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难点。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化工产业集中分布地,湖北、江苏、安徽等沿线省份近年来积极探索“化工围江”难题破解,初具成效。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应特别重视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是系统推进沿江化工企业整治。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实施最严格的资源能源消耗、环境保护标准,对化工企业污染和偷排行为零容忍,加快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改造进程,加大环境隐患排查和集中治理力度。在整治工作中,切忌“一刀切”,突出问题导向、标本兼治,强化系统推进、精准施策,综合运用法治化和市场化手段,依法依规推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依据法律法规和环保、质量、安全、能效等综合性标准,依法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做好减量置换,为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充分整合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智力资源,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组建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力度,促进化工“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融合。推动基础化工向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升级,化工产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业延伸,大力培育化工“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化工企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示范,推动化工产业走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构建化工产业绿色发展体系。

二是规范推进化工产业园区建设。加强化工园区统一管理,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建立自我评价、社会评价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化工园区考评指标体系,从规范建设、产业发展、资源利用、环境绩效、绿色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评化工园区发展绩效,实施“一园一档”。严格制定和实施化工园区建设和准入标准,规范园区申报、命名和监管程序。健全化工园区退出机制,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对评价结果不合格的化工园区实施限期改造或依法退出。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化工产业项目入园指南,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严禁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化工园区,禁止在合规化工园区外新建化工企业。运用遥感遥测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化工园区及周边大气、地下水和土壤实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坚持政府主导、行业协会助推,结合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绿色化工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化工园区、智慧化工园区。

三是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科学承接。长江上游地区根据环境容量和产业承接力,高标准承接化工产业转移,推动化工产业集群式、链条式、配套式发展。长江中游地区加快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化工产业体系。长江下游地区着力推动化工产业向高端、高效、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以长江中上游地区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以及飞地园区为载体,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引导长江下游地区化工产业分梯度、有序转移,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分工合作的化工产业发展格局。坚持产业转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指南》,严格监督化工产业转移,对承接的化工项目实施最严格的环保、能耗、水耗、安全等标准,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化工项目向长江中上游转移,避免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出现污染转移和环境风险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