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桂圆一树碧,长江两岸青

2021-01-0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五周年特别报道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李平贵、公欣

位于长江江畔的张坝桂圆林景区距四川省泸州市主城区仅有2公里,是我国内陆桂圆树种植的基因库,也是北回线上最大最古老的桂圆林。在保护开发之前,桂圆林主景区居住了700余户村民,园内树木承包到户,由农户自行管理。由于长期以来分散分户管理,生态环境逐渐破坏,加上洪水肆掠,桂圆等树木严重破坏。

为切实保护好珍稀古树和长江上游生态,自“十二五”以来,泸州市累计投入15亿元,实施以珍稀古桂圆保护为载体的生态公园项目建设。通过多年的努力,珍稀古树重新焕发蓬勃生机。一个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集古树保护观赏、养生体验、滨江观光、旅游休闲、体育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生态公园魅力呈现。

泸州一景。

泸州一景。泸州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张坝桂圆林景区的“重获新生”是近年来泸州市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一个缩影。

长江泸州段全长136公里,占长江四川段229公里的59%,长江从泸州流入重庆,泸州市是长江出川的最后一道屏障和长江流域的关键节点。2019年7月,泸州市政府出台了《泸州市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实施方案》并指出,泸州市将抓好长江经济带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协同推进生态修复、资源保护、污染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努力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

一方面,泸州市将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在四川省率先完成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治任务。据了解,截至2020年9月,泸州市总投资约2.7亿元,提前近一个月在四川省范围内率先完成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治任务,包括新建1艘船舶污染物接收船;完成64道渡口垃圾接收设施的配备及垃圾转运机制的建立;完成550艘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油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设备整治改造;完成14座港口码头和3家船厂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自身环保设施及岸电设施建设改造;完成长江干线及主要支流非法码头整治工作。2020年度已累计接收船舶生活垃圾68吨,生活污水1168吨,含油废水8吨;港口码头已为靠港船舶提供岸电17469度。泸州市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能力、涉水企业污染治理能力、环境风险防范应急能力得到突破性提升。

另一方面,泸州市坚持“全域一盘棋”工作思路,系统推进城市污水治理工作,探索出“前端排水管网改造,中端污水管网建设,末端污水处理能力提升”的污水治理模式,切实解决污水收集处理体系的“最先一公里”“中间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把“痛点”变“亮点”,实现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一是明确雨污分流改造标准和要求。污水收集标准为“查到源,收到户,归到池,纳管到厂,达标排放”;雨水排放标准为“收集到沟,转换集中到管,就近组织排放”;管网建设管理标准为“各行其道,管路清晰,档案完整,溯源可治”;二是以入户收集率为靶向,将污水收集管网延伸覆盖到每一个终端排水单元。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区域77.3平方公里,县城改造区域26.5平方公里,118个乡镇开展管网改造,城区改造涉及1.5万栋楼,乡镇入户收集10余万户。目前,已基本完成主城区污水入户收集,乡镇污水入户收集9.7万户。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泸州市为破解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资金不足、技术缺乏、管理不善等问题,采取“特许经营模式”,由泸州市属国有企业兴泸水务集团、泸天化集团两家为控股股东,分别与有资质的环保企业组建泸州繁星公司、泸天化麦王公司,自筹资金对全市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进行统一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有效破解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短缺、运行管理粗放等问题;采取“F+EPC”模式,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实施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