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更大的变化,还是家门口这条河

2021-01-0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五周年特别报道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张洽棠、李建民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构想出三峡大坝的美景,作为屈原故里的宜昌,正在新时代迎来新绿色文明,地企合作和破解“化工围江”是典型特征。

地企合作:充分发挥积极性

“就像上身穿西装,脚上穿球鞋,那也太不像样子了。”宜昌市猇亭区高马河流域的村民李先生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达了家门口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后,自己和周边乡亲都在自家门口建设,更加美化小环境。

一张石头小桌,四个小石椅,旁边是一摞彩色轮胎,李先生家的小环境美不胜收。“在两三年前,门口还是个小水沟,大家都在沟边种菜、洗衣,从没想过小水沟会变成风景优美的小河。”李先生笑称。

过去的小水沟,现在已经拓宽加固,河岸种上了树,植上了草,河水清澈,河道浅处富有设计感的石阶连接两岸。

随后,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随李先生进入他家的后院,二十来只家禽正在后院觅食玩耍,揭开地上的石板盖,沼气池“赫然”现身,李先生表示,自从有了沼气池,既保护了环境,又能生火做饭,一举多得。

这只是宜昌市主城区污水厂网、生态水网共建项目的一期工程中的十项之一,而宜昌市绿色文明的显著特点之一即是地企合作。

宜昌市与三峡集团携手共进,深度融入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其在共抓大保护中的骨干主力作用,探索新时期共抓长江大保护、共建绿色发展示范区新模式,以主城区“两网共建”PPP二期项目开工为标志,双方共同建设长江大保护项目实现新突破。

宜昌市发展改革委长江科负责人黎园媛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宜昌市发展改革委(长江办)牵头建立合作事项统筹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及相关职能,坚持“月调度、月通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协调推进会议,牵头谋划合作项目建设内容,研究合作方式,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合作事项及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宜昌市高马河试验段改造后。

宜昌市高马河试验段改造后。宜昌市长江办/供图

宜昌经验:破解“化工围江”迎来“破茧新生”

“我高中就读于这所学校,十几年过去了,学校顶层那个天文台的样子还是没有变,不过,门口河堤完全认不出来了。”赵女士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感叹道。

在夷陵区上完高中后,赵女士考上了武汉的高校,如今回到家乡工作。“当年坐火车去武汉要先去襄阳,坐10个小时火车才能到武汉,现在汉宜高铁只需要两个小时就可直达武汉,实在太方便了。”

不过更大的变化,还是门口这条河。“过去有几年,这条河是臭的,河堤附近是烂泥地,路过都要捏着鼻子。”生态整治后,大爷大妈们可以在河边进行文娱活动,河边的条幅展板等还能兼顾普法教育,真心不错。

赵女士家门前的这条河是长江的一级支流——黄柏河,黄柏河从臭变清,道出了宜昌市破解“化工围江”,迎来“破茧新生”的真谛。

据了解,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超过45%,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经济走廊,但同时,区域范围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在全国占比49%。

宜昌市猇亭区发展改革局综合科科长陈瑾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猇亭独特区位与产业特征、水污染与生态问题、整改行动等在长江经济带具有代表性。大型化工企业扎堆、化工围江、化工围城,加上猇亭是先有化工企业、后建区建城,历史原因导致部分管网规划建设不到位、严重老化,污水厂网、污染监管设施严重不足,化工导致的水污染和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影响长江水质和长江水生态安全。近年来,猇亭全力实施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截污治污、修复生态,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