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五周年特别报道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郭丁源、袁雪飞
“你们现在所在的会议室就是原全国最大的进口硫磺集散基地的主办公楼。”江苏省南通市城建集团副总经理朱峭嵘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一行大为吃惊——靓丽的办公楼,成荫的公园环带,凉亭美景的森林公园,前身竟然是曾经污染遍地、恶臭难闻的硫磺码头!
南通这个拥有166公里干流岸线的城市,是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站”。然而,“化工围江”、码头林立、岸线被占曾让这座城市的居民“滨江不见江”。这几年,在污染防治上做“减法”、在生态修复上做“加法”、在产业升级上做“乘法”的南通,走出了一条以“腾挪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
阵痛后的一抹绿色
南通港狼山港区曾经是全国最大的进口硫磺集散基地,散货码头设施老旧,能耗和污染大,特别是公用码头以大宗散货为主,扬尘、污水、噪音等污染严重,成为沿江“黄金岸线”上的一块“生态疮疤”,给南通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巨大的压力。“我在城区长大,但以前从来感受不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滨江临海的城市。”南通市发展改革委(长江办)副主任周雪莹坦言,“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的窘境影响了当地百姓的获得感,质态偏低、环境污染更是影响了产业和城市发展。
2016年12月,南通市启动了对“五山”(狼山、军山、剑山、黄泥山、马鞍山)及沿江地区曾经的“脏乱差”的生态修复保护。短短几年时间,五山周边的整体森林覆盖率达到83%,南通成为了“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滨江之城。宋朝时,王安石登狼山远眺长江入海口,写下“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短短几年,这里的面貌焕然一新,恢复了往昔的开阔壮美。
腾笼换鸟后的实效
“五山”及沿江地区是南通作为滨江城市的标志与特色,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沿江岸线约14公里。
江苏省南通狼山旅游度假区南通市狼山管理办党委书记、主任成斌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五山及沿江地区是长江南通段重要的生态腹地,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水源地,从长江取水的狼山水厂日供水140万吨。为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解决五山及沿江地区多头分割管理,小景区、老港区、破厂区、旧小区相互交织,沿江港口产业能耗污染大等问题,2017年以来,南通先后启动市区沿江段企业、排污口、“小杂船”、船舶污染、非法码头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等20多项专项整治行动,对严重影响环境的污染企业坚决关停,对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企业积极推动向沿海地区转移、向工业园区集聚,进一步优化布局沿江生产、生活、生态岸线。“截至目前,五山及沿江地区共关停并转‘散乱污’企业203家,清理整治‘小杂船’162条(户),拆除河道周边各类违建6.5万平方米,截堵污水直排口5处,退出沿线港口货运功能、腾出修复岸线5.5公里,长江狼山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南通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安全总监华正东介绍,在政府主导推动下,下游新建现代化集装箱码头,狼山港整体搬迁。南通市港口进行了一体化整合,老港口集团从主城区一个作业区,发展成拥有三大江港作业区、四大海港作业区的“南通港(港口)集团”,从江港时代迈入海港时代。
以此为带动,南通南部五山及沿江地区关停“散乱污”企业203家,腾出并修复岸线5.5公里。船舶海工、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集群加速形成;生态修复腾退的土地,基本都转为生活生态用地,提升了城市生活品质。
“这样一来,我们把生产岸线打造成生态岸线,让城市后巷变成了城市客厅。”成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