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破解“化工围江” 走出“工业围城”

2021-01-0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五周年特别报道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郭丁源、袁雪飞

常州是江苏省沿江城市中长江岸线最短、功能布局最全、化工企业最密、“化工围江”特征最明显的区域之一。长江大保护“战役”打响后,常州把破解“化工围江”的工作摆在压倒性位置,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专题会议,并组建工作专班,实体化运作;同时,编制长江经济带(常州沿江地区)生态优先绿色转型发展规划,形成“1+6”规划体系。

常州市通过专门制定《化工企业安全关闭实施细则》《化工企业安全关闭工作流程》等制度,建立化工企业、拆除公司、属地政府、职能部门和第三方监管单位在内的“五位联动”机制,按照“一企一策”从编制关闭方案到拆除施工进行全程服务、现场指导,形成一套化工企业关停腾退、生态修复全程可控体系,确保腾退程序科学规范、安全管控到位。同时,常州市严抓化工园区异味管控,落实“净味长效管理”机制,困扰长江沿岸的异味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常州市沿江某化工园区拆除现场。

常州市沿江某化工园区拆除现场。郭丁源/摄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承载着发展理念上的深刻变革——不仅要大保护,还要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对此,常州市一方面加快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研究制定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发展“253”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加快淘汰落后低效、高能耗高污染产能,推动冶金、化工、纺织、煤电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常州市累计完成国家、江苏省退出低端低效产能项目111个,关闭小化工污染企业1000多家;积极探索用地资源整合,在江苏省第一个开展沿江关闭腾退化工企业用地资源整合利用试点,为产业转型升级留出发展空间;积极筹措资金,争取城乡建设专项债券16.2亿元、长江生态修复专项绿色债券5亿元、特别国债1.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常州市还编制了滨江化工园区转型升级发展规划,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重点招引培育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创新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高项目准入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