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文火”少下“猛药” 打好乡村产业振兴组合拳

2022-03-09 中国发展网

多用“文火”少下“猛药” 打好乡村产业振兴组合拳

——访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正国

□ 本报记者 王 进

□ 李凌晨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当前乡村产业发展一片生机,但也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因地制宜不足、政策不够统一、人力资源短缺等一些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正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此次向大会提交的提案之一就是建议多用政策“文火”、少下政策“猛药”,多措并举打好乡村产业振兴组合拳。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政策合力。从国家层面强化政策高效协同,多用政策“文火”,少下政策“猛药”,规避因政策同向叠加发力形成“急刹车猛给油”问题,通过整体政策、区域政策、部门政策形成政策合力,集中优势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发达。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继续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尤其是加强路、水、电、网等工程建设和农田高标准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展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突破口,突出特色化、差异化,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核心竞争力,构建符合当地发展需求、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体系。

四是做好“三个融合”,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注重差异化的农旅融合、农网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三个融合”,实现不同产业之间有效创新,在发展多样化乡村产业中创造新价值。

五是突出科技支撑,加大产业科技占比。从政策层面提升科技与乡村产业融合力度,加大产业科技占比;建立智能化信息平台,对产业形势、市场动态进行密切跟踪,科学指导产业投资、生产和销售决策;运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促使小农户与大市场更好对接,不断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六是强化精准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政府应结合当地农业、工业等特色产业,通过聘请专家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需强调精准化与定点化,保障农民能够实现当地就业、就地发展,增强乡村产业人员的稳定性与产业发展的黏性。

七是做好人才引流,加强产业人才供给。乡村基层组织应通过建立人才档案库,有针对性地做好人才引流工作,加大政策优惠力度,为人才创造更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与政府、企业、高校的合作,建立多方产业联系,促进人才对口帮扶与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