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0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本报讯 前方记者程晖报道 “近年来,国务院始终将保障民生放在首要突出位置,政府和社会都高度关注财政民生支出,甚至将民生支出占比与保障民生工程直接挂钩起来。2021年全国多地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超过70%,持续增加的财政民生支出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上海市政协常委杨成长告诉本报记者。
他具体分析说,一是财政民生支出不是严格的统计科目;二是民生支出占比往往与地方经济发达程度呈现反向相关;三是较高的民生支出占比与居民实际获得感之间存在差距。
“为更好提升居民获得感,建议优化财政民生支出的统计范畴,缩小统计科目,将民生支出更多用在广大群众能直接受益的相关项目上。”杨成长建议,在现有13个科目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民生支出范畴。具体内容包括,保留与居民感受直接相关的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农村水事务、住房保障和粮油物资储备等科目;拆分与居民感受直接相关但内涵较广的教育、科技和文化体育与传媒科目;剔除与居民感受不直接相关的节能环保、交通运输、商务服务业、国土资源气象事务等科目,提升民生支出指标的表征性。
“要根据共同富裕建设的要求,优化民生支出的范围和科目。同时将民生支出作为衡量各地方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的重要监测指标。”杨成长表示,在缩小民生支出统计科目的基础上,将民生支出改革与共同富裕建设相结合,切实提升居民生活的获得感和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