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田代表:在畅通经济循环上贡献发改力量

2022-03-10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朱红  于立勇  本报记者 | 尹明波

2021年,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全力抓好既有工作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去年山东省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于海田直言,今年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布局开展了“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2022年行动计划,为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突破路径和关键抓手。“我们将认真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始终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扭紧供需两端靶向发力,着眼内外循环精准疏堵,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中奋力彰显发改担当、增创特色优势。”

突出强化创新驱动,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发力攻坚突破

“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期望,也是实现‘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于海田指出,有了强大的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就有了充沛动力和活力,具体工作中,山东将聚焦实施科技研发、数字变革、要素保障等“十大创新”行动计划,紧密结合发改职能,把准切入点、瞄准突破口,统筹好内外部要素资源,积极探索具有山东特色的创新路径。

聚力加强科技研发。用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第一动力”,加快吸气式发动机热物理试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集聚政府、企业、高校、智库等力量,集中打造一批创新平台;聚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氢能等领域,梳理确定“卡脖子”技术攻关清单,组织开展100项重大产业攻关;支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争取建设5家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培育认定100家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以上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

聚力推进“数字赋能”。抢抓工业互联网的“风口”,高水平建设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支持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双跨”平台做大做强,一行业一重点打造大规模典型应用场景,推动84个化工园区、2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赋能改造;加速数字产业发展,加快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云数据库应用等多项技术实现突破,支持先进计算、新型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等数字产业发展壮大。

聚力强化要素保障。着力破除阻碍要素科学自主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市场化交易、差异化配置、内生性挖潜相结合,在能耗、数据、资金等要素保障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制定山东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加快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建设,实现交易和监督数字化,促进要素保障能力及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提升。

突出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在培优塑强现代产业新优势上发力攻坚突破

于海田告诉记者,近年来山东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强”产业作为主战场,按照“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总体部署,顺利推动实现初见成效。“今年是‘五年取得突破’之年,山东省将集中资源和力量,重点在培育壮大‘十强’产业上加劲发力,全力推动‘十强’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7%,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格局。”

大力培育领航型企业。聚焦“十强”产业细分领域,通过引进、新建、改造、重组、整合等方式,打造一批具备较强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对产业链集成能力和带动作用强的领航型企业,推动200家领军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3万亿元,靶向世界500强及全球行业领军企业精准招商,确保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九大集聚区产业规模突破4500亿元。

大力培育标志性产业链。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按照“国家有需要、市场有前景、山东有基础”的原则,从42条重点产业链中优选10条左右标志性产业链,细化完善“1张图谱+N张清单”,具化实化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政策措施,支持“链主”企业牵头建立产业协同配套体系,有效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

大力培育“雁阵形”产业集群。坚持把做强生态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明确各市县主攻方向和突破重点,在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集群上加快突破,推动7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总规模达到1.1万亿元,支持130个“雁阵形”产业集群总规模达到6.3万亿元,新培育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0个以上、省级特色产业集群20家以上。

突出扩大内外需求,在拓展融入双循环空间上发力攻坚突破

于海田分析,对山东来说,深入实施好扩需求“十大行动”,需要从两方面着力。一方面,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充分依托庞大市场空间和规模体量优势,大力培育新需求,深度挖掘新潜能;另一方面,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主动在全国对外开放大局中找准定位,实施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国际循环。

扩大精准有效投资。提速重点领域投资进度,聚焦聚力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基础设施“七网”、新型城镇化“四化”、能源“九大工程”、专项债券项目、集中开工重大项目等,完善“四个一批”储备项目库,按季度动态推动、滚动落实,创新用地、资金等要素统筹保障机制,精准对接项目需求,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达效,全力推进1.5万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7万亿元以上,其中2000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500亿元以上。

推动消费提档扩容。出台促进服务业领域恢复发展的专项支持政策,精准帮助困难行业企业纾困解难。传统消费方面,制定促进汽车消费的扶持政策,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的支持力度,加快文旅融合重大项目建设;新兴消费方面,大力发展新零售、首店经济、宅经济,培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智慧商圈等新业态,打造一批电商供应链基地;老幼两端消费方面,重点支持一批养老服务设施、普惠托幼机构项目建设,开展好家政服务“领跑者”行动。

促进外贸固稳提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加快推进115个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丝绸之路高科技园区联盟,提升中欧商贸物流园等境外园区建设水平;打造中日韩贸易物流“黄金大通道”,开通中韩陆海联运整车运输,加快建设RCEP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加密中欧班列(齐鲁号)线路开行频次,全年开行1800列以上。

当下有为,未来可期。“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殷殷嘱托,使全省人民深受鼓舞、备受激励。”于海田表示,山东将更加坚定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抓好既有工作部署,抓紧抓实“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改革创新、奋发作为,全力推动全省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