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0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本报前方记者 | 刘政
粮食、能源、矿产品等大宗商品的供应情况与价格变化,事关民生福祉、工农业生产、宏观经济大盘,价格稳则民心稳、市场有序、经济平稳。
2021年,吉林市桦皮厂镇周边村屯在收获玉米。新华社
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3月7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所述:“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责任重于泰山。”
压舱之石
上涉宏观经济下系民生所需
粮价是百价之基,粮价稳,物价稳就有了坚实的“压舱石”。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要确保粮食能源安全,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今年全国两会的首场“部长通道”上谈及如何保障今年粮食的“饭碗”时说:“不仅要抓好夏粮,也要立足全年,按照每一个品种、每一个季节、每一个区域,也包括每一个环节,抓好全年的粮食生产,核心还是保面积。”
胡祖才表示,今年,我国将加大玉米、大豆保供稳价工作力度,挖掘国内潜力,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合理利用国际资源,加强储备调节,保持供需平衡。
2021年河南暴雨期间,极端天气带来的断电使不少亲历者重新认识了“电力”“能源”在当代社会的重大意义。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大背景下,能源‘兜底保供’事关重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表示。
胡祖才指出,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燃煤发电量占60%左右,煤价稳则电价稳,能源价格的“基本盘”就稳。
“煤炭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初级产品,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能源消费仍然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2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电视电话会,对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安排,要完善煤炭价格区间调控,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据胡祖才介绍,2022年,相关部门还将继续做好重要矿产品保供稳价工作,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大铁矿石等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加快矿产品基地建设,扩大废钢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增强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强化进出口调节,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促进重要矿产品安全供应、价格基本稳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3%左右的CPI年度预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胡祖才表示,总的来看,中国经济韧性强、市场空间大,政策工具箱丰富,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生猪产能充足,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裕,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物价平稳运行。
长远之谋
保供优势显现结构优化见效
“重点是做好粮食、能源及重要原材料等安全稳定工作。着力增强关键品类物资储备和调节能力,优化产能协同保障和区域布局,与实物储备形成衔接有序、梯次支撑的保障合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谈及如何保障初级产品供给时表示。
近日,国际油价突破每桶110美元关口,3月7日开盘后一度冲高至139美元,煤炭、天然气、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玉米等粮食价格也出现上涨势头,对做好国内保供稳价工作形成新的挑战。
“得益于近年来超前谋划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得益于在采暖季前的关键窗口期果断决策,迅速推出煤炭增产增供、发电机组应开尽开、天然气资源早备多储、煤电价格合理联动等一系列切实管用的政策措施;得益于对电煤和采暖用煤实行中长期合同全覆盖,引导煤炭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坚决守住民生用能底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介绍我国能在较短时间内扭转局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局面的制度优势。
“资本市场可锚定以下目标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表示,应发挥期货市场的作用,积极稳妥推进碳期货产品研发,完善碳定价机制,丰富绿色低碳品种,在低硫燃料油等绿色低碳品种的基础上,推进天然气、锂、工业硅等低碳商品期货的研发。
对于当前保供中新能源安全可靠程度低、负荷波动幅度大的情况,姜耀东表示,应创新煤炭产能管理和煤矿生产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煤矿弹性产能和弹性生产机制。
姜耀东建议,一是研究建立煤矿弹性产能和弹性生产管理办法;二是研究建立煤矿“以增补欠,以减让盈”弹性生产机制;三是推动煤炭弹性产能和煤矿弹性生产试点示范工作;四是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煤炭统计和能源统计方法。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全国政协委员花亚伟表示,应支持产粮大省、用种大省大力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选育适合当地区域环境的高产优质、宜机械化主要粮食作物当家品种,建立国家级种子基地,实现种源自主可控。同时,引导企业培育推广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蔬菜水果等优良高端品种。
改革之力
“双碳”先立后破“饭碗”成色更足
“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
早在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就强调,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说,推进“双碳”工作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坚持先立后破、稳妥推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既为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留出合理用能空间,也能有效推动地方保持节能工作力度,兼顾发展和减排、当前和长远。”计划报告草案特别提出。
2021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产267亿斤,增长2.0%,再创历史新高。
“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计划报告草案明确,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解决好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必然选择。增加优质粮食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强质检体系建设,注重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让“中国饭碗”成色更足;提高农户种粮收益、种粮积极性,才能在更高水平上保障粮食安全,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孙斌鸿源农业开发集团总经理孙斌建议,政府应出台粳稻谷(米)优质优价政策,让优质粮能卖优质价格,制定优质粳稻的收储质量标准和收购价格标准。同时,支持优质粮食生产者和加工企业建设必要的优质粳稻谷仓储设施建设,并在烘干设备的购置方面给予补贴奖励。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赖应辉建议,“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应继续支持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并适当加大补助力度,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调动各级财政和各类粮食经营主体加大投入,支持全国各地持续推进优质粮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