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攻坚克难行稳致远

2022-03-0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本报评论员 | 宋时飞

瑞雪梅中尽,俏春柳上归。北京冬奥的身影尚未远去,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又拉开大幕。

冬奥之约,中国之诺。宏观稳定,愈发成为稀缺资源。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影响的大背景下,这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格言的成功实践,更是中国经济大盘稳定、社会大局稳定的生动注解。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全国上下勠力同心、攻坚克难,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实现新突破,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成功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近年来,肩负重托的代表委员们,在执手言发展、聚首商国是之时,不约而同提到了几个“没有变”: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态势没有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因素没有变,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利条件没有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条件没有变,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的态势没有变……循此放眼,来自不同地区、部门、行业的代表委员以及社会各方面,还会梳理出更多的“没有变”,这成为我们有效应对复杂严峻环境的底气、信心和条件所在。

优势不改、动力汩汩、前途光明,源于我们一以贯之地正确认识和把握“稳”字:从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到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从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到落实稳健有效的宏观政策,从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再到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和社会大局稳定,今天的“稳”,得来十分不易,需要倍加珍惜。

越是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就越是要求我们立足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的实际,既善于从历史长周期比较分析中进行思考,也善于从细微处洞察事物变化,立足底线思维,保持清醒头脑,主动化解风险,补齐短板弱项。

向外看,世界经济正走出低谷,但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紊乱、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能源供应紧张等风险相互叠加,加剧了经济复苏进程的不确定性。全球低通胀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复合型通胀风险加速显现。怎么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携手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

向内察,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往往也意味着发展进入风险易发多发期。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并袭,如何顺利迈过高收入国家门槛?而且,今年国内外环境更为复杂,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怎样把跨周期调节的“跨”落实在政策跨年度安排上,把逆周期调节的“逆”贯彻到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反作用上,以更高质量向前迈进?

顾大局,稳字当头;行大道,稳中求进。稳与进的辩证统一,有时需要横岭侧峰的眼光和智慧。山海关,依山襟海、雄踞天下,既是历史上一夫当关的军事要塞,也是自然气候造就的冰雪运动“分界线”,更是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成了部分资本的“停车线”。“投资不过山海关”“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亦庄亦谐的背后,道出了些许无奈,但也折射出高质量发展的广袤空间。

思路一变舞台阔,身形一转天地宽。这不,位于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的吉林省,努力抓住北京冬奥历史机遇,以“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冰雪+避暑”为引领,携手北京、河北、新疆等多个省份连续举办有影响力的活动,实现了“冬奥有所需、吉林有所为、振兴谱新篇”。以稳求进、以进固稳。稳与进的辩证法,在新的供求点上找到了均衡,在更高层次上凝聚了共识、引领了实践、催生了聚变。

起跑映照全程,开局昭示未来;起跑即是冲刺,开局亦是决战。一转眼,已是3月初,一季度将倏忽而过。布谷飞飞劝早耕,白鹭扑扑趁春晴。“确保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时间已然紧迫,大家还要加把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