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连玉明建议:把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产业协同桥头堡

2022-03-07 中国发展网

武红利

产业协同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深刻影响着区域发展的质量和成效,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领域。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建议,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京津冀产业协同桥头堡,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三地产业协同提供新空间。

“三地产业协同成绩有目共睹。”连玉明说,近年来,面对发展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京津冀地区紧抓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契机,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同心同向同力发展的工作格局,产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协同创新发展成效逐渐显现,区域协作水平持续提升。

“‘十四五’时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应在三个‘新’上求突破,把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京津冀产业协同桥头堡。”连玉明建议,加快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京津冀产业协同提供新空间。进一步放大北三县区位优势,加快织密多层次、多模式、多制式无缝连接的综合交通体系,在形成高密度通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商务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交互,使两地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社会联系。

推动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为京津冀产业协同提供新引擎。连玉明建议,城市副中心以“推动北京绿色交易所升级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为抓手,强化碳交易中心功能,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创新金融产品,支持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及技术研发。并以此撬动京津冀地区绿色资金相互流动、绿色标准深度融合、绿色能源产业统筹布局,探索“双碳”协同共治。

推动三地自贸区联动创新,为京津冀产业协同提供新平台。连玉明说,推动北京、天津、河北三大自贸区联动创新,至少应发挥两大作用。首先是通过建立“政策共享、创新共推、平台共建”的自贸区联动创新机制,形成京津冀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平台,以制度集成创新推动产业协同创新。推进3个自贸区政策互通互鉴,强化改革创新经验复制推广交流,共同推出一批创新型、引领型自贸区改革成果。其次是把3个自贸区的体制机制改革拓展到京津冀腹地区域,推进要素配置的市场化、国际化,在京津冀地区形成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产业链和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