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9 中国发展网
□ 王晓涛
去年12月上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同月下旬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而正在进行中的2022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确保粮食能源安全,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初级产品供给。
笔者梳理发现,与粮食安全密切相关的18亿亩耕地“红线”一词2006年首次出现在官方公开文件中。2021年,我国粮食进口量为1.65亿吨,创历史新高;近20年来,我国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煤炭、原油、天然气进口国,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随时会传导到产业链,影响国内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最近3个月的时间里,如此连续、高规格地强调确保粮食能源安全、保障初级产品供给,意义非同寻常。
放眼看世界,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农产品、能源、矿产等初级产品的供给紊乱和短缺问题值得高度警惕。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世界大国,加强初级产品供给保障既是现实所需亦是长远战略,事关国家持续稳定发展。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1.37万亿斤,创历史新高;生产原煤40.7亿吨,比上年增长4.7%,并已形成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8000万吨;生产原油1.99亿吨,比上年增长2.4%;天然气产量累计值2052.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2%,连续5年增产超百亿立方米;铁矿石产量98,052.8万吨,同比增长9.4%。审视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的产量和增幅可以看出,得益于一系列扎实而有效的增储上产行动,我国煤炭、油气等能源的生产和储备能力稳中有升。
保障初级产品供给,自然需要“开源”。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完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保障初级产品供给。为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保障化肥等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给种粮农民再次发放农资补贴,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等。
保障初级产品供给,不能没有“节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论时政疏》中说:“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然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诗几乎人尽皆知,但粮食损耗浪费问题依然严重,现实生活中,“扶墙进、扶墙出”的自助餐、“大胃王”吃播等均是浪费粮食的重灾区,而以“光盘行动”为代表的全社会反食品浪费行动仍任重道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在消费领域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生产领域,要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能源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是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2.7倍。如果1.3变成1.0,生产同样多的GDP就能少用30%的能源。
其实,能源安全与碳达峰碳中和间亦有着紧密关系。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3月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答记者问时介绍,我国在沙漠、戈壁、荒漠规划建设的4.5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是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周边煤电企业要坚持先立后破,建设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有序改造供电煤耗300克/千瓦时以上的老旧机组,建设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将构成能源供给和消纳的新体系。
基于粮食安全,我国设定了18亿亩耕地的红线。其实,能源等初级产品均可照此设定自己的“红线”,在利用“两个市场”的过程中,超过了“红线”就要亮红灯,从而共同构筑起我们的“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