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致广大而尽精微”中惠民生聚民心

2022-03-09 中国发展网

□ 本报记者 成 静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2022年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主要预期目标引发了海内外广泛关注。其中,事关民生的部分更是民心所系。

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目标,与2021年的努力分不开。1月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2021年,我国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

收入增加了 消费提高了

“2020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找我干活儿的人也少了很多,一年下来,净收入不到3万元。而从2021年秋天开始,我就很少歇着,活儿一个接一个。算下来,我一年的收入超过了5万元,几乎达到2020年的两倍。”今年63岁的万凌新是一名锅炉维修工。他去年用积攒下来的钱在县城买了一套小房子,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根据我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2020年实际增长8.1%。

“工资收入和转移收入的稳定增长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奠定了基础。”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司司长方晓丹认为,各地加大稳岗扩岗激励力度,促进城镇新增就业不断增加,城镇调查失业率稳中有降,有力推动了城镇居民工资收入继续增长。

收入的提高带动了消费的增加。根据我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00元,同比实际增长12.6%。

反过来,包括激发消费潜力在内的扩大内需又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消费能力。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司长骞芳莉建议,加大本地旅游休闲消费促进力度,丰富文旅消费券、市民卡、旅游一卡通、民宿卡等补贴手段,对居民的本地旅游休闲活动给予一定优惠。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吹风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向东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大市场,消费有很大的潜力。目前,我国居民人均服务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只有44%,与相同发展阶段的其他国家相比明显偏低。因此,要多措并举“推动消费持续恢复”。

工作找到了 税收降低了

张林飞是一名针灸推拿专业的大学毕业生。2021年毕业的他,考取了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证。后经学长介绍,来到北京一家私立医院的针灸推拿科工作,每个月的收入是保底8000元外加提成。“医院安排住宿,一个月到手能有1万多元,我只需要自己负担饭费就可以了。”不过,在实践中,他感到了自身的不足,所以决定放弃这份工作先考研究生。“我相信等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应该能有更好的工作机会。”

与张林飞想法类似的还有很多大学毕业生,在他们信心的背后,是国家一系列稳就业政策的实施。

在今年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的2022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说,2021年,我国就业优先政策继续强化,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269万人、比上年增加83万人,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今年稳就业的任务更加艰巨,同时也提出今年城镇调查失业率的目标是控制在5.5%以内,这个目标其实比去年5.5%左右的要求还要更高。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这是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超过千万。

为何在更艰难的形势下却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向东对此作出了回应:就业优先是民生之本,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发展,必须进一步突出就业优先,压实各方面的责任。

2021年8月份,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就业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为推动就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系统指引。

另外,市场主体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力军,上亿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就业创业。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国市场主体已突破1.5亿户,个体工商户超过1亿户,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进一步激发。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截至去年年底,累计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达1120万人,新增110万人,带动就业超过3500万人。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逐步发展壮大,催生大量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岗位。截至去年年底,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已达2亿人左右。

2021年以来,部分援企减负稳岗政策延续实施,在税收、融资、用电用能用工等方面给予市场主体持续支持,对市场主体恢复生产经营、稳定用工岗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缓费2000亿元;1月~11月,减免失业、工伤保险费近1400亿元,共向超300万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近200亿元,惠及约7000万职工。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司长袁达介绍,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大力推广“信易贷”模式,建成运行了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即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充分挖掘信用信息价值,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着力纾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一方面,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额度、扩大适用范围。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另一方面,综合考虑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促进消费投资、大力改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今年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对新一年继续实施减税降费、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释放了明确信号。

药品便宜了 看病容易了

2021年12月,一段关于国家医保目录药品谈判现场的视频引发热议,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福建省医保局药械采购监管处处长张劲妮“灵魂砍价”,将“天价”罕见病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从每瓶53,680元砍到了33,000元。这样的大幅降价让许多患者看到了生的希望。

近年来,这样的“灵魂砍价”频频再现,网友纷纷感叹:“每一分钱都是替老百姓省出来的。”事实上,“灵魂谈判”的背后体现了国家对降低医疗服务费用、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决心。

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六批药品带量采购,共采购234种药品,涉及金额占公立医疗机构年药品采购总额的30%。今年2月,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工作正式启动。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确保生产供应。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认为,药品集中采购让患者享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且可以倒逼企业更加专注于提升产品质量以应对竞争。他建议,政府应进一步扩大集采品种范围,同时积极支持企业创新,尤其是原创性研究。

2021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推向了深水区。会议强调,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要规范管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建立目标导向的价格项目管理机制,使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更好计价、更好执行、更好评价,更能适应临床诊疗和价格管理需要。要建立灵敏有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明确调价的启动条件和约束条件。要搞好价格监测评估和监督检查,确保价格机制稳定运行。要积极稳妥开展试点工作,统筹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分级诊疗、医疗控费、医保支付等相关改革,形成综合效应。

记者曾从试点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的山西某县医院了解到,自当地实行有关提升诊查费、治疗费、护理费、手术费、床位费,降低医用设备检查费、检验费的“五升两降”改革以来,手术费整体上调了约10%,大型医疗器械检查费下降了20%,药占比也较原来的40%有了较大幅度下降,而且医保报销由原来的40%~50%上调到约70%。

业内人士表示,在近年来国家的统一部署和一系列改革推动下,取消药品加成、带量集中招采和加强成本控制等举措让药品耗材价格降下来了,民众看病就医负担减轻了,同时也为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腾出了空间。

除此以外,在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2021年也有很大进展。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通过5年努力,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

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印发《“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实施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补短板工程、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四大工程。

“未来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会同有关部门以省为单位网格化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支持各地建设120个左右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引导省会城市和超(特)大城市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省域内医疗资源薄弱地区输出,加快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向群众身边延伸,为实现‘大病不出省’的目标提供重要保障。”金贤东在新闻发布会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