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报告是个什么报告

2022-03-04 中国发展网

□ 本报记者 王健生

□ 实习记者 陈荟词

3月4日,进入“两会时间”。

每年的全国人代会,都有一项重要议程,那就是审查和批准关于上一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本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计划报告”。

计划报告是什么?这份报告具体发挥了哪些作用?又是怎样编制完善的?

宪法第62条规定,审查和批准这份报告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之一。这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体现。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改革委每年都要向全国人大提交计划报告,请代表审查。计划报告主要报告上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提出本年度发展计划草案。

这份报告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主要领域。特别是在社会关心的民生领域,每年的计划报告都会大篇幅地围绕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描述上年工作的主要进展和当年目标任务及主要工作举措,这些与老百姓生活都息息相关。

计划报告正文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包括:上一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完成情况,本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政策取向,本年度主要工作任务。除了正文内容外,还有多个专栏对上一年度工作、本年度任务进行补充。附录还有名词解释,对报告中的专有名词进行解释说明,供代表委员们参考。

实践证明,这份报告全面梳理总结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充分反映上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各项成绩,有利于从中吸取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对各项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的评估,则可直面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可以说,按照全国人大的工作要求,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有力地保障了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保障了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重大战略的推进实施,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记者了解到,每年计划报告都会依据既定流程进行编制。上一年12月起,对标对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全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起草计划报告初稿,之后征求国务院相关部门意见。当年1月份,在全国两会召开前45天左右,计划报告提交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根据财经委初审意见修改完善后,再报送国务院。经国务院审定后,正式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

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都会派出由司局负责人领衔的计划报告解释小组旁听两会,做到各个团组驻地“全覆盖”,他们负责在会议中将代表对计划报告的意见建议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并第一时间坦诚回应有关计划报告的疑问。据了解,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将有137位工作人员参与计划报告解释工作。全国人代会闭幕会议上,人大代表逐一对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工作报告、计划报告、预算报告、高法报告、高检报告进行投票表决,表决通过后结果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近年来,报告的起草送审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得到全国人大财经委的肯定,每年送请全国人大审查都以高得票率通过。

计划报告是政府工作报告的细化和具体化,对发展预期目标设置、工作举措的描述,要更加详细更加具体。

比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约1.7万字,计划报告全文约3万字,除此之外,计划报告还包括若干专栏和注释。

比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计划报告就以专栏的形式,围绕建立健全政策体系、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推动产业数字化等6个方面对数字经济发展相关举措展开详细部署。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那2021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如何?在“十四五”关键之年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又将朝着什么方向努力?全国两会已至,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