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预期 “强”动能 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定将行稳致远

2022-03-10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本报前方记者 | 程晖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查《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计划报告”)。计划报告详细阐述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政策取向以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新华社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新华社

“计划报告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阐释,总结去年工作系统全面、内容丰富、数据翔实,既关注粮食能源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问题,又关心养老床位、疫苗接种、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等一些非常具体的民生实事,谋划今年工作重点突出,确定的各项指标实事求是、科学合理,既考虑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又考虑了宏观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对促进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民建中央副主席、云南省政协副主席高峰表示。

“稳”预期,增强“进”的动能

计划报告中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政策取向,首先提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中国经济‘稳’可预期。”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认为,中国经济在压力下显现韧性,在挑战中孕育先机,在变局中开创新局,短期经济下行并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中国经济‘进’有动能。”王一鸣强调,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创新驱动、数字经济、绿色转型成为推动经济转型的新引擎。他谈到,当前既要关注疫情多地散发和消费需求疲软对需求端的影响,也要注重解决“缺芯”“缺柜”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供给端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回应社会关切,稳定市场预期。

王一鸣分析,稳预期,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应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政策举措靠前落地;应把握好政策出台的时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不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不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应在落实涉企政策出台前充分听取企业意见,政策实施预留适应调整期,政策执行避免“一刀切”和层层加码;应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国有经济、民营经济都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总之,中国经济‘稳’的态势没有改变,‘进’的进程没有停顿,拓展‘稳’的成果,增强‘进’的动能,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定将行稳致远。”

“强”动力,扎实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计划报告提出,2022年扎实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战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表示:“结合个人工作经历和思考,提三点建议:一是加大力度统筹协调,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加快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三地高效便捷流动;二是建立三地科教资源共享机制,推动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开展重大科技问题研究攻关,着力突破‘卡脖子’问题;三是重点支持大湾区大学建设,着眼科技发展前沿和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大湾区科技发展高端人才。”

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有效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关键节点,自贸试验区设立8年多来在促进自由贸易、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发展不平衡、制度创新碎片化、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示范引领作用有待提高等问题。”高峰针对推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出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与发挥区域优势相结合,强化服务国家战略功能。具体包括:建设全国自贸试验区发展共同体、治理共同体,自上而下推动自贸试验区分类承担国家重点任务试点;综合中西部区位条件,科学扩充沿边自贸试验区数量,推动边境贸易繁荣;统筹发展自贸试验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优先支持有条件但尚无特殊区域的自贸试验区设立综合保税区。二是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引领作用,促进全国统一市场制度建设。具体包括:鼓励自贸试验区按经济地理区域结成横向联盟,完善区域联盟监管机制,促进自贸试验区内部及相互间各类要素自由流动等。三是对标国际高标准,推动制度型开放。深化自贸试验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

针对积极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廖泽云表示,建设横琴的初心就是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合作区的建设是澳门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支点,也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有力支撑。要积极推进合作区建设,为澳门“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开辟新空间、注入新动能。廖泽云建议,书写“一国两制”实践探索的新篇章,主动在合作区进行“一国两制”实践的有益探索,构建一体化高水平开放新体系,健全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体制,自觉承担双向开放新使命,协力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暖”民心,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

“养老”一词在计划报告共出现了22次。“一老一小”话题也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热词。计划报告对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增加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做了全面的阐述。

全国政协委员、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建议,继续高度关注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的问题,进一步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减轻家庭教育负担。

过去几年,袁亚非的提案亦涉及居家社区养老问题,今年他的提案重点放在了智慧养老上。袁亚非认为,把养老数据库打通、进行数据的统一,既能避免系统的重复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共享不畅、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也能给数据的采集、应用、监管等带来便利。他建议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政府部门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养老大数据标准,在此基础上搭建规范化的养老服务大数据平台,同时考虑用户信息数据安全性、私密性等,对平台数据的获取和使用范围进行严格的规范;二是统筹协调民政、公安、街道、社区、医疗机构、保险机构等各方跨部门信息整合。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大姐集团公司董事长卓长立谈到,三孩生育放开、人口老龄化,单靠家庭成员自身来照顾产妇、婴幼儿和老人,已经很难满足需要。“一老一小”的照护,家庭需要大量的专业服务人员。但目前的状况是,从事这方面照护的人员意愿不强,社会地位偏低,人员供给缺口巨大。需要重视并加快“一老一小”服务人才的培养,综合施策,提供保障与支持。

卓长立建议,为吸引更多高层次人员进入家政行业工作,对大中专学生进入家政行业从事一线服务或管理工作的,根据岗位政府每月提供一定数额的稳岗补助,支持一到两年。同时,为从事家政一线服务的人员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并提供“一老一小”照护的公益性岗位。